
“你在干啥呢?吃完饭,碗也不洗,地也不拖,孩子也不管,就知道闷着头看手机!”说话的是老王的媳妇,她拉长着脸,气势汹汹地站在了老王的面前。
“我这不是看手机,我在学习!”老王抬起头,急忙分辨道,并把自己的手机递到了媳妇的面前。
“你不知道,我们单位通知可以考记者证了!这次我们单位规定,必须要在学习强国APP上学习积分达到5000分以上才让报考。我这不正在抓紧学习嘛!”老王一脸的委屈。
老王媳妇一听,脸上的表情立马由阴转晴,“那你赶紧学,我不打扰你。赶紧报名,赶紧拿证,以后咱出去玩还能享受点福利呢!”说完,还鼓励地拍了拍老王的肩膀。
今年四十多岁的老王,在本市一家小杂志社工作。本不是学新闻的他是半道出家,三十岁才转行来干记者。
那时,正是新媒体兴起,纸媒潦倒之际,那家杂志社的记者走了一多半,这才给老王腾出了个位置。至于是不是专业的,有没有记者证,单位也管不了那么多。在那个年头,能招上人就算很幸运。
老王大概也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在这家单位待了十余年没挪窝。不知不觉中,他在单位里的称呼也从“小王”慢慢变成“老王”。
这十多年,老王的稿子越写越好,给单位挣的广告费也越来越多。单位里新招的一拨90后记者大多是研究生学历,有好些还是著名的新闻系出身。
对此,老王一开始也感觉有压力,但一看他们的稿子,那水平和自己比差多了,便不再将他们放在眼里。
老王在业务上如鱼得水,很是自在,可仍有一个心病,那就是一直以来他都没有个正式的“记者证”。干了十多年记者的他稿子没少写,钱也不少挣,就是差个名正言顺的“证”,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单位告诉他们,每年只有一个报考名额,原则上是轮着来,可十多年了没一次轮着他。老王心里很郁闷,多次找领导申请,可每次都被领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说回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领导找他谈话,“老王啊,单位今年新招了一个人大新闻系的硕士。你知道的,在咱们单位的所有记者里头,那是学历最高的了。我们怕留不住人,所以商量了一下,今年的名额只好给他。你再等等啊,明年,明年一定是你的!”
这样的话,老王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老王心里郁闷,可还是选择相信领导说的话,真心实意地盼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年。
今年,单位早早就发了通知:学习积分高的记者有优先报名的资格。通知一下来,老王很开心,立马开始了行动。除工作、吃饭、睡觉之外,老王将自己全都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了。
看着手机APP上的积分一点点增加,老王似乎觉得那个朝思暮想的“证”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就在老王手机里的积分马上要突破5000分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彻底粉碎了老王考证的梦想。
“各位同事,经领导层研究决定,今年记者证考试报名的条件如下:1. 学习强国APP积分达到5000分;2. 大学本科学历;3. 年龄25岁-40岁……”
这个邮件通知后面的文字到底写了些啥,老王没看进去。他只看到了年龄那几个字,感觉像有把刀子生生割断了他一直以来紧紧抓住的一条绳子。绳子断了,他的心也落到了万丈深渊。
老王心里堵得慌,单位的规定怎么能说变就变呢,比90后跳槽的速度还快? 他怎么也想不通。
他再也坐不住了,转身来到了阳台上。他斜倚着栏杆,从裤兜里摸出了根烟叼在了嘴里。也不知道是风大,还是他的手抖,老王打了四五次的打火机,才把烟给点着。
许是很久没抽过了,老王被猛吸进去的烟味给呛了一下,连着咳嗽了好几声,还差点呛出了眼泪。在一圈圈的烟雾之中,老王一双有点浑浊的眼睛显得愈发迷离。
烟的最后一丝火光熄灭,老王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一样猛地站起了身,将烟头扔向了一旁的垃圾桶。他打开了手机,果断卸载了那个APP。看着那个颤抖着的小图标消失在自己的眼前,老王似乎也放下了心里的一个包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