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究会成立30年,8月9日举行庆祝座谈,看后你会感动!
朱玉林
三十而立。今年的8月9日,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迎来成立30周年。
在今天的庆祝座谈会上,会长霍彦儒作了研究会30年工作回顾的报告,杨青峰、刘明科、官波舟、郑鼎文4名会员代表作了回顾发言。
接着,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通过了聘请杨青峰、何志虎、王磊、葛祥邻、张润堂五人为研究会学术顾问的决定。
会长霍彦儒作研究会30年工作回顾的报告授予辛怡华、宋婉琴学术成就奖。授予刘明艺、朱玉林特别贡献奖。通过了增补任晓峰、王嘉栋、王纯为副秘书长的决定。表彰奖励了姚让利、常祟信、张战勤、于世宏、李维藩、刘文秀、马庆伟、李根旺8名优秀会员。
获奖代表辛怡华、朱玉林、常崇信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
市社科联主席刘殿博作了讲话,肯定了研究会30年来取得的成果,对今后工作提出三方面的要求。
市社科联主席刘殿博讲话据资料介绍,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前身是“宝鸡炎帝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8月9日。
2004年1月,依托宝鸡炎帝研究会又成立了“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根据国家《社团管理条例》有关精神,于2015年5月,两会合并,更名成立了“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
现有会员260多名(不含分会会员),下设周文化(岐山)、秦文化(凤翔)、抗战文化、易经文化等4个分会。
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于2016年6月成立党支部。
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共宝鸡市委,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市民政局、市社科联和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具体领导、指导下,经过五届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30年来,在学术研究、社科普及、社会服务、学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多次表彰和嘉奖。
杨青峰作回顾发言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30年来,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全面研究宝鸡地域历史文化为己任,以研究炎黄文化、周秦文化为重点,先后开展了多项学术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召开(主办、承办、参与)炎帝·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等各类学术研讨会、座谈会、论坛不下百余场,参与学者不下5000人次(其中市外学者不下300人次)。
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各级报刊发表论文(包括研讨会)不下3000篇。出版著作(包括内部、个人)不下百余部。
授予辛怡华、宋婉琴学术成就奖受邀参加外地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不下300场次。
自主前来我市考察、交流炎帝·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等学术活动不下50人次。
赠送、交流各类学术刊物、图书不下10000(册)。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考察活动不下500人次。
社科普及有序推进。 30年来,开展各类形式的社科普及讲座(宣传活动)约500场次(包括个人应邀讲座),受众达5万人次。
其中与市社科联、渭滨区图书馆组织的“长安讲坛”“石鼓讲坛”约50场次,受众约为5000人次。
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主办单位。我会于2021年6月在陕西省驻宝戒毒所挂牌,设立“周秦文化讲堂”。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30年来,在社会服务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主、承办祭祀炎帝(包括炎帝陵)典礼40余次。
朱玉林作获奖感言二是向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省、市、县、村图书馆,社会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本会会员及有关企事业单位赠送各类图书达2万册以上(包括个人图书)。
三是扶贫。向贫困家庭捐款(包括个人捐款)5千余元。
学会建设不断加強。 30年来,先后换届5次。现有分会4个(最多时达8个)。
会员由开初的50多名,现已发展至260多名(不含分会会员),涉及全市11个县区。
每年坚持多次召开理事(扩大)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
完善议事、财会等各种制度十余项。
设立“先进分会”“学术成就”“特别奉献”“优秀会员”等四种奖项,至今已有70多人次获此殊荣,一个分会2次获先进分会。
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批准加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为团体会员单位。
每年都有获奖荣誉 。30年来,荣获各级表彰奖励不下 授50次,其中每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2次被评为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会组织(其中一次为标兵学会),三次被市政府(市委)评为优秀单位,市民政局每年年检为先进或合格研究会。
获奖优秀会员合影组织编写出版的多部图书分别荣获全国社会组织和、省市政府出版图书奖、优秀志书奖和社科优秀成果奖。
据不完全统计,学会个人荣获全国学会、省市政府等各级各类奖项不下百人次。
多位会员被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分别聘为顾问、理事、副会长、特邀研究员等。
会员一人获全国、省社科先进工作者,多位被授予市级“拔尖人才”,3人荣获“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