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就是不计条件,直奔主题。
自我规则是越少越好?真的吗?越简单越容易快乐?但这种快乐能带来的满足感又有多少呢?
这种满足感是转瞬即逝的,越肤浅的快乐越是转瞬即逝,且可以带来的满足感程度是很低的。
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关系中没有对错,只有谁吃亏了谁占便宜。就连吃亏也是站在单角度观察的结果。(比如只看物质方面的得失)中正的态度是对立统一两面一起看。
人与人之间永远不会平等是因为,关系永远是流动的,然而只有不平衡才会有流动的发生。
修行不是修行为,而是修正自我规则。但用一个念头去代替另一个念头是没用的,因为你的情绪还在推动你的行为,能量必须出去,所以必须用行动来修正,比如写作。
寻找多个刺激点,是让生活平顺一些的方法,但他跟修行无关。
这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刺激点,都是被负面情绪推动下寻找的解决方案。(趋乐避苦)
高能量就是大量释放的情绪,低能量是缓慢释放的情绪,是以时间来衡量的。
看似被动的行为也是主动获利的过程。
音乐老师校准调子,和修行老师校准行为,本质是一样的,只会造成更多的混乱。
跑调是因为身体能量不通畅。
只要你被情绪推动着去寻找刺激点,你就在根本的点上没得选了,你就不是自由的了。
不去修正行为,是要你看到行为本身的合理性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自我纠结、活得不那么拧巴了,同时去扩大自我规则的范围,让自我规则松下来。
身体及身体以外的都叫外面,我们是住在身体里面的,我们不等同于身体。也不等同于身体的感觉,拉开与身体觉受的距离,有助于我们处理情绪。
念头本身就是自我,追求无念就是想要消除自我,但自我是无法被消除的。
体验是个人化的东西,无法形成规则,因为一人一个样,没标准。经验是试图统一标准。
写作的步骤:
1明确目标:确定一个最近想要探索的课题(发愿)
2在生活中寻找依据
3通过思考写出来(这就叫知、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