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是一部有亲情、有故事、有泪点的好影片。每观看一次,都能震撼我内心深处不一样的情感。
爱孩子,究竟怎样爱?是物质方面无限制地给予,还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式的应试教育?我想,看过这部影片的你,一定能从中获得你想要的答案。
影片是在一帧啼笑皆非的镜头下展开的。桥梁设计师马皓文(邓超饰演)是一位思想独特、设计理念出色的工程师,也是一位深沉、思想开放、博爱无疆的父亲。
但是,由于他设计的桥梁图纸被人偷梁换柱,导致桥梁设计产生误差而倒塌,因此被人陷害入狱。
就这样,这位父亲在儿子马飞的童年时光里缺席,导致了儿子马飞步入青春期时成为了一个叛逆、堕落、成绩垫底的劣迹少年。
父爱重新出现时,儿子正在学校的公开大会上即将被开除。影片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彰显了父爱是照亮儿子低谷时期中黑暗的一束光,点亮了儿子的智慧人生,托举儿子由叛逆少年转身逆袭,成为优秀的国家宇航员的优秀影视作品。回顾影片,还是收获颇丰的。
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梦想家,爱他,就要支持他、赞赏他。
从小,马飞在老师和母亲的眼里,就是一个“缺根筋”、“愚笨”、“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他已经是这样的学渣了”的孩子。受打压、受鄙视、受嘲笑、受讥讽,成为了一个自卑、堕落的孩子。
作为学校即将开除的“坏学生”,马飞在无底洞的黑暗中挣扎,绝望、痛苦、迷茫。而恰在此时,父亲出狱,马皓文用独特的视角欣赏儿子,看待马飞就像欣赏少年霍金一样,这样的赞赏是儿子马飞从来没有体验过的,马飞重新燃起了人生的希望,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儿子,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儿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在思考,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一切事。”
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极至自卑的儿子所说的鼓励。
看到这里后,发人深省,爱孩子,就要像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欣赏他。太阳是托出来的,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在内卷严重的当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普通人能做到吗?对孩子不打压,不精神蹂躏,不吼叫发飙,要像带领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孩子,是我们家长应该去调整的方向。
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作为家长要支持他的梦想,所有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习的内核动力才能发动起来。
二、做自己喜欢的事,发射梦想。
影片里儿子马飞性格无拘无束,是个自由开放、喜爱创新、喜爱天文的孩子。到了中学,对于航天知识更是求知若渴。父亲马皓文鼓励孩子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发射梦想。
确实,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么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在即将考试前夕,航空展即将开始,这是儿子马飞期待已久的。然而校方为了教研成果,优秀的升学率,坚决阻止学生请假。
父亲马皓文,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绞尽脑汁把孩子从学校带出来,去参展。在那一刻,儿子马飞开心地在草地上奔跑,像极了一只自由的小鸟,在旷达的穹庐里快乐地翱翔!真好!
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马飞在航空展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观影到这里,不得不说,又是应试教育和新的教改理念的博弈,孩子们在一生中学的不只是知识,应该还有思想、方法。我们科技创新才能有崭新的明天!
三、尽管人生艰难,也要永不认输。
父亲马皓文出狱后,在面临生存压力时,遭遇了很多弯路,找不到工作,处处被打压;儿子马飞遭遇校园霸凌,生活真的好难!
然而这位父亲呈现给儿子的是,尽管人生艰难,也要永不服输。跌倒了爬起来,在苦难的缝隙中求生存。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儿子马飞看到如山的父爱,温暖的臂膀,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航标,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是的,世上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
四、每一次人生历险,都是一次蜕变与成长。
人生的历险,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每一次险境,都是孵化我们蜕变与成长的摇篮。
在一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爆发之际,父亲马皓文和儿子失联,马飞被困在桥下的大水里,无法自救,面临着生死考验。是父亲深沉的爱鼓舞儿子,遇到灾难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救。十三四岁的马飞最终获救,不得不说是一个素质教育成果的正面教材。
是啊,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有思想、方法。家长对孩子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样的处理方式,也用在了成年马飞的太空之旅中。他在太空遭遇险境时,也是不慌不急,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解决问题,最终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上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经验。
此部影片,对我的心灵震撼还是非常强大的,对孩子精神上的领航,梦想上的支持,就是对孩子最深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