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起这个时代信息在爆炸,知识没有爆炸,想法有一些变化了
再说想法之前,先梳理一下我自己日常的一个输入状态
听传记30分钟,阅读交流沟通的经验30分钟,看历史课程30分钟,之后互联网部分1小时左右,过程在检索一些英语资讯等,最后是在阅读一些订阅的信息,大概40分钟到1小时,这大概是每天的一个基础的信息输入状态
前两天,看一个长辈分享其经验,大概一个周左右作一篇文章,很多时候作文章是因为需要明白一些问题,所以完成一个话题的学习和理解大概一个周,心里面记着这事儿
去年,还听一人讲过:T有个出版家朋友,语重心长的让他多写短篇小说,现在的人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读长篇小说越来越少,都去读短篇小说了;短篇小说是未来的趋势,会越卖越多。
T自己出了几部长篇,最后听了一部分,写了个短篇集,但还是比较笃定自己的判断: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长篇小说是颠扑不破的基石,是所谓的能压箱底儿的东西
这里还举了例子:他非常渴望看到王小波的长篇,可惜只留下了中篇,因为篇幅小,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把一个问题、一个断面、一个时代、一个困境讲透
这一点也是比较认同的,记住了这段话
前两天看到一段话:去记录细节,传播和缔造细节,肯定生活的一切
接着昨天看的:增加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同时,减少被打扰的次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流”。
这段经验算是复习了,因为现阶段我做到尽可能把闲暇时间变成整块的
在看订阅信息时,一会儿看的是目标力+思维模型(高效能七个习惯)+理性,然后是我们日常工作一点点达成的方法
一会儿是看人分享其投资逻辑:自己的行业+互联网+固定资产+部分风险投资
再接着是:元宇宙,WEB3.0,NFTs等等
……
还有一些观念或者立场的部分,譬如对未来持悲观的论断,还有一部分zz言论,也有一些商业,社群等信息
是吧,一锅大杂烩,我就这样子的一个状态,除了有一个整块时间的阅读和学习外,其他时候输入都处于一种多样化输入
当我在洗漱时,突然间这些信息一下子涌进脑子,我开始发现以上大部分对我来说都是“无效”的,或者说我的输入是有非常大问题的
碎片化说的不是时间的碎片化,而是信息的碎片化,我还做不到把这些碎片化糅合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粮食”,最多就是没多少营养的快餐
我整个的学习都跟着变得碎片化而非常低效了
接着进一步发现,除了一本本的书,我接触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快餐知识”,要么泛泛而谈,要么只是观点,立场的呈现,想到这里,大概心里面有了一些谱,把一些订阅信息取消,戒掉一些资讯类的浏览,以书籍和课程作为主要的信息输入方法,这里还需要淘汰一些堆砌类的书籍(自媒体书籍)
这时,想到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常看到的一些评论:一个问题,硬是整了本书出来,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非要出本书…
现在有些明白了,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需要一本书才能讲清楚的,越重要复杂的,也许一本书也讲不清楚,还有另外一个面是,很多人被“千字文”反向塑造了,也就是只能阅读一到两千的短文,快餐类信息了
这之后我也要开始调整自己的输出策略了,尽可能朝着把问题讲清楚的方向发展吧
知识没爆炸,是一些无效类信息大量拥趸了,碎片化是信息变得碎片了,逻辑不清晰了,人们都更焦虑和急功了,很多有效的输入和学习是需要系统的,更专业的知识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