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至21日我在家门口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太极拳受好者共同参加了杨军老师为期三天的杨氏太极拳提升班,这是我三年来第十次参加杨军老师的培训,这次培训以规范校正拳架为主,拳理虽然没有全面展开,但对与行拳走架关系密切的步法、身法、腰的练习方法和放松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述。为了让更多爱好传统杨氏太极拳,但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亲自聆听杨军老师亲授的拳友们分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特先将我三天来关于步法的学拳笔记和心得归纳整理出来,供大家习练时参考。
1.学好步法的重要性
谈到习练太极拳,人们习惯讲手眼身法步,步排在最后,但实际上步法是基础。一代宗师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讲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由此可见,学好步法对练好太极拳是何等的重要。
2、关于步法,杨军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先讲定步,再教移步,最后传授如何做到脚底生根
3、就定步而言,杨军老师强调定步的三个基本三要素是:一丁一八、脚踩涌泉、开胯圆裆。这三点看起来直白,做到位却并不容易,譬如最简单的起势,初学时重心往往会偏向后脚,类似单鞭的转动式,好多人扣不到135度,所以丁八就无法到位,开跨圆裆更是需要时刻提醒方能形成习惯,
在掌握上述三要素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步法的另外三个知识点:
一是反映两脚站位的步幅步距即步的长短、宽窄,开立步、弓箭步的步宽是与肩同宽,即脚 的外沿与肩同宽,步长越长,重心越稳,但灵活性受限,所以步长何为合适,就是在重心稳固和灵活性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二是要搞清楚步型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杨氏太极基本步型主要包括虚实步、弓箭步、开立步、独立步、仆步。如虚实步的中间一条线左右两边分、如弓箭步的前腿不仅不应超过脚尖,而且也不应超过90度,否则发力时难以保证下盘的中定。
三是要明白两腿的重心分配比例。虚实步通常是三七开,弓箭步是四六开。
以上六点是定步的常识,在习练的过程中应时时检点做的是否到位。
另外还应注意步法方面容易犯的毛病:
一是胯的位置不当,左右歪斜或弓步偏前,虚步靠后(没有坐在实腿上方);
二是踩钢丝、绞步子;
三是夹裆;
四是对脚踩涌泉理解有偏差;
五是不懂得如何检验开胯圆裆;
六是对五指抓地的理解有偏差;
七是通常人们只注意到膝尖对脚尖,但忽略了应该是大腿顺着膝尖对准脚尖;
4、关于移步,重点有三:
一是搞清楚出步的顺序,“前进脚跟铲地,后退脚尖先行,”前进(脚跟、脚掌、五指抓地)、后退(脚尖、脚掌、脚根)、侧行(脚尖、脚掌、脚跟)------迈步如猫行:
二是迈步要匀,稳稳的提,稳稳的落,不能忽快或慢----如履薄冰
三是提腿迈步的高度要适中,是微离地面,不能太高,也不能拖地----如履汤泥
除上述三点外,还应注意:
其一、迈步出腿的远近、步幅大小由重心高低决定,迈出去要能收回来,忌砸地
其二、提腿迈步系由腰带,腰带下肢的基本方式:摆动、旋转、连旋带摆
其三、移动重心,是往涌泉的方向移
其四、根据前后步宽的对比,分别采取直接提腿上步和收回来再迈出去两种方式上步
其五、重心移动充分后再上步,即重心完全移到实腿上再提腿上步,否则容易失去平衡。
5、关于脚底生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如何理解两腿的登撑关系(互济)
二是如何表达中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