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再一次被我国那些远古的哲学家的思想所折服,我国的名家最有名的两个“名家”创始人是惠施和公孙龙。
“名家”与诡辩家,逻辑,辩证家有共同之处,他们旨在讨论“名”和“实”的两个重要命题。这是两个非常常见的哲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近现代的一个西方分析哲学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他毕生的哲学研究就是在讨论人们如何认识外在问题这一哲学课题,他在他的著作《哲学问题》有一个论题叫“现象桌子与实在桌子”,在这里我们不做详细讨论。(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胡军著的《哲学是什么》一书)
那其实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惠施和公孙龙其实已经把这个问题探讨了一遍了。
惠施、公孙龙代表名家中的两种趋向:一种是强调实的相对性,另一种是强调名的绝对性。例如“美”是绝对美的名,而“美的事物”只能是相对美。惠施强调实际事物是可变的、相对的这个事实,公孙龙则强调名是不变的、绝对的这个事实。
惠施是宋国的相,他的著作已经失传,惠施与庄子是好朋友,庄子在他的著作里写了惠施“十事”,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就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可以说是惠施的相对论。
我们不可能通过实际经验来决定什么是最大的、什么是最小的实际事物。但是我们能够独立于经验,即离开经验,说:它外面再没有东西了,就是最大的(“至大无外”);它内面再没有东西了,就是最小的(“至小无内”)。“至大”与“至小”,像这样下定义,就都是绝对的、不变的概念,像这样再分析“大一”、“小一”这些“名”,惠施就得到了什么是绝对的、不变的概念。
这就引出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了。他的论点也许可以与罗素的“桌子”做一个比较。
也就是说,“现象马”与“实在马”不同。根据公孙龙的理论,可以理解为实在的马就是他眼前的这头白马,然而根据分析,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看法,他是已经把这两种问题的解释都包含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所以说,惠施与公孙龙,实在是我国最古老的分析哲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