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上幼儿园第二个学期了,最近出现了“倒退”的现象,连续几天哭着不上幼儿园,每天两次,一早一晚,准点儿又准时,更奇怪的是,前一秒和爸爸玩儿的好好的,后一秒看到妈妈回来了,立刻扁着嘴巴开始“戏份”,“妈妈我要去幼儿园吗”,“妈妈,你帮我请个假吧”,“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原因是什么,我没有原因”。。。我被她的哭闹和问题弄的哭笑不得。
刚开始,当妈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什么“伤害”,询问了一圈儿,除了说因为吃饭慢被保育老师说了几次,其他一切正常;又想到两周前因为生病请假一周,可已经正常上了一周了,何况之前也有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比较容易沟通,不会这么强烈又频繁。
第二天一早,安抚完哭闹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上班,听到一位老师接家长的请假电话。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上周四在家的场景,我临时休息一天,孩子早起后哼唧了一下说不想去幼儿园,我考虑她前一晚咳嗽了几次,翻腾的没睡好,心想不去就不去吧,正好我休息可以好好陪陪她。于是当奶奶安抚孩子让坚持去幼儿雨的时候,我一口答应说那就别去了,妈妈向老师请假,孩子高兴的搂着我脖子一个劲撒娇。
终于想通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的根源在这里。我给孩子开了特例的先河,降低了上幼儿园的标准,孩子就会从内心里认为,自己不想去的时候就找妈妈,妈妈会同意,于是出现了连续几天的哭闹试探。她在用哭闹试探妈妈,期待妈妈再一次同意,然后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了,没想到妈妈没有向上一次一样同意,孩子失望的同时一定也很痛苦,她心里也许会想:妈妈为什么这次不同意了,妈妈为什么前后不一致?有些孩子什么会因为大人对一些事情的标准前后不一致,会没有安全感,因为敏感的开心就问我是不是不爱她了。
越想心里越是内疚,因为自己的私心,想让孩子陪伴自己的休息天,结果给孩子造成这么长时间的困扰,截止现在,哭闹已经持续了4天了,我知道问题的根源,虽然内疚,但还是温和而坚定的坚持着,一遍一遍耐心的重复解释,鼓励她,引导她,每一次的强烈度、持续时长都在不断缩短,但愿今晚见到我,孩子不会再哭闹。
因为这件事,明白了两点:
一方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孩子的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看待问题不要光看表面,要细心的发现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
另一方面,“身教”大于“言传”,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要成为那样的人。
做幼教这段时间,身心疲惫,但每天都很开心,我喜欢孩子,通过学习和案例我也更懂孩子了,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的方法,我会继续走下去,给孩子甚至老师更科学的引导和方法,让好的教育裂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