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嗣一家住在老北京胡同与繁华的金宝街相邻,怎么看都是坐拥黄金地段的富贵人家,但现实是他们是一家三口只住在一间只有10平方米小房子里。
在最繁华的地段,却住在蜗居房里,这幸福感,有吗?沈思嗣说:他们没有锦衣玉食,却是幸福满满!并且在去年还如愿生了二孩,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想想多少人住着大房子,拿着高薪,开着豪车,活成了别人眼中成功的样子,却总感觉不幸福,这是为什么?
《幸福的科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答。 让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内在价值,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我们幸福力。
《幸福的科学》【美】蒂姆·博诺《幸福的科学》作者【美】蒂姆·博诺,他是一名心理学与脑科学专家,他分别从运动、科学睡眠、专注力训练、自尊、意志力、时间调配、负面情绪管理、社会联结八大实际角度探究转化为具体、微小、可执行的行动,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应用,为自己带来强大的改变,提升幸福力。
01 高幸福感和低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它有高幸福感和低幸福感,他们之间的区别,正是来自他们的判断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时所使用的不同标准。高幸福感的人会使用内在的标准和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并且不会受周围可能超过自己的人的影响。低幸福感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会对周围的人表现高度敏感,只有自己的表现优于身边的人时——哪怕只是一点点,才会感觉到开心。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内容是让一群大学生完成拼字游戏,并告知他们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受试者会拿到一些被打乱顺序的字母,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字母重新排列,组成单词。这项实验的关键设置在于,在完成拼单词时,受试者并非一个人,而是和另外一人一起,并且两人靠得很近。而另外这个人是研究者扮演的,有意在比赛过程中,做出明显快于或慢于对方的表现。结果显示,拥有高幸福感的受试者无论在实验中落后还是领先于对方,都会对自己在拼单词游戏中的表现感到满意。他(她)的情绪基本不会受到其他人影响。然而幸福感较低的受试者,一旦落后于假受试者,情绪就会明显变差。换句话说,他们的感觉是好是坏,几乎完全取决于别人的表现。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攀比之心是夺走快乐的强盗。”
许多现代人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伴做比较: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甚至能否成为分手后的“赢家”,我们的感受都和身边人所拥有的情况密切相关。无论我们已经拥有了什么,这种社会比较行为都会操纵人的欲望,打击我们的心理感受。一旦我们将他人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就很容易做出不明智的选择——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显得比别人更好,而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只追求怎么比别人幸福时,而不是如何幸福,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02 幸福的公式
事实上每个人都手握提升自身幸福感的利器
人的幸福感不但取决于我们实际拥有的,还取决于我们的期待值。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明白,当我们拥有的大于或等于我们想要的时候,我们的幸福值就大。
最幸福的人拥有的共性,恰恰藏在幸福公式的分母中。那些最幸福的年轻人会努力打造生活,使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所拥有的相匹配。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把自己的期待和欲望限制在很低的水平,而是指他们会保持清醒,并在必要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正。
他们不会在社交媒体会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一举一动,抑或紧跟最新科技和时尚前沿,借此显示自己的分子有多大,而是通过时刻践行对生活保持感恩之心,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积极面上。
比如前面谈到的沈思嗣,一个冬天只有三套换洗衣服,也不用那些瓶瓶罐罐的护肤品,家里甚至连个电视都没有,但小小的屋子里却收藏着几万本书籍,一家人十几年不看电视,却每天都要看书,小小的空间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仪式感,爸爸会陪着儿子扮演超人,每周会买一束鲜花,妈妈会把出游的照片布置成照片墙。当他们家参加交换空间,投计师把他们布局局促,冬天受冻,没有卫生间的小窝,改造成适宜的房子后,他们非常珍惜,每次东西用完都即时归位,设计师亲手做的小台灯,他们视为“传家宝”,几年下来,设计师再重访他们家的时候,一切如初。他们懂得如何去平衡他们拥有的和想要的。
03自我觉察,关注积极面
拥有幸福感,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的思维,就藏着我们的幸福!当我们感受到不幸福的时候,是我们的思维中的期望值大于我们所认为拥有的。
1.需要我们不断自我觉察当下的感受,觉察自己的期望值和拥有的;
2.不断去增加分子(我们拥有的),或者减少分母(我们想要的),比如通过写感恩日记等方式,把我们思维调整到更多去关注生活的积极面!
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培根。你准备好为自己的幸福,改变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