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原本的下高埝|白永祥

(散文)原本的下高埝|白永祥

作者: 壮志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02:13 被阅读0次

2019年7月8日随笔

文 | 白永祥

        在陕西铜川、在耀州区西侧我们上一个大坡就归下高埝地盘了,这里原本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产粮区,可现在呢?一切变了,变得这里成为一个大都市,目前环境不错。

最新的壮志凌云

        谈起我们下高埝,也许你还并不真正了解这里的概况!假若不知道,那就请你随着我的这支笔慢慢接下读文。其实,下高埝地处铜川较中南部位置,这里原本是由多个自然村南北构成。而且最初的下高埝由白家村、肖家村和程家村三个自然村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命名为 “ 下高埝 ” 地盘。最初人们对这里还有个微妙称呼,那就是 “ 哈跟埝 ” 六十年代初期,在这里生长的人们都对这里有着浓浓的深厚感情!所以,记忆之中原本的下高埝虽然目前环境好,但由于这一代人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因此回忆一下原本的下高埝还是值得。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把它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许这可以为我们的后人作为一个历史的相册保存下来……

        2018年3月20号这一天,铜川文苑公众号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下高埝的历史与变迁》,当初这一文的发出,起先——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阅读量一天之内上了近四千人次。作为我是一个生长在这里的笔者,我总觉得这篇文章的漏洞还是太多,并且下高埝人总是不会忘记这里原本的一草一木!

        在人间,如果你是一个地球人,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做什么官?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还有,无论你有家产万贯或者万两黄金,生你养你的地方我们认为这总是属于你的根据地,你不能忘记它!当今,时代的脉搏再快,难以忘记的总是我们的那些曾经、再曾经啊!原因是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生活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

        我生长在原本的下高埝,我经历了十年文革;下中期间,我经历了学工学农;还有那声势浩大的农田基建给人们留下的记忆。下中我经历了那段《难忘的背馍岁月》!经历了全国改革后的高考落榜;读书期间我还经历过了 “ 白卷英雄 ” 张铁生!我更经历了不能忘记的由于我国的人口多、底子薄,那些年曾经的计划生育给我们这代人留下的一幕!

        1982年的今天,伴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即将改革。一切,在农村很多人以前根本不会想,更不用说少吃缺穿的日子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故事。 过去的终究是已经过去了,无论是喜是悲,是得是失,其实都是拿来回忆的这些东西,我们不必太在意。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回忆一下是了。回忆我们原本下高埝那段难忘的岁月!六七十年代,记忆之中的那些日子,这里的人们家喻户晓,亲爱的妈妈在严冬时节用粗布做成一个棉裤子都必须一直放到春节到来之际穿,上学期间三天两头的停电,手提着煤油灯,晚自习期间熏的鼻子都是蛮黑的!生产队期间分下搬回的玉米棒,等待下午放工后,傍晚期间必须剥开外皮第二天早上上地前挂起来,害怕坏了。记忆之中的晚上剥玉米棒还要一家人分工,谁剥完才可睡觉。谁剥不完抱想睡觉!唉,把罪就受完啦!在当今,谁说五谷杂粮要搭配着吃,有时必须也吃点粗粮这不用给我们这代人再说了,原因是粗粮吃够啦!别再谈外粗粮啦……

        原本的下高埝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其实有非常多的故事。那时候这里的人们不说一年到头,平时上街唯独只有一个耀州区(当初名为耀县),出奇的是,有时去耀县一次,一路上一切正常顺利,回来时一到西河(今沮水河)就发山水了,怎么办呢?当初不像现在有桥还可顺利通过!必须等待水小了沿着列石通过才可回家。回想当初,六十年代中期,耀县人民修建了桃曲坡水库,桃曲坡水库的水通过多个倒洪,经过了下高埝的董家坡南侧向西一条渠道!到后来下高埝这里每年的庄稼由于桃曲坡的水曾经灌溉两到三次,所以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粮区!不错,水是人们生存的命脉,水的产生,有了水的灌溉,每年只要说能灌溉的庄稼都是年年丰收。时代在变,时代的脉搏不会停止,而且越跳会越快,发展中的下高埝在目前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铜川新区。铜川新区的产生给我们这代人总是留下了昨天的昨天!昨天我们依旧难忘!那些曾经上街逛耀县,一路上黄土沾在腿上的踪影不见了!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社员的召开大会没有了,但是,大队长会议之中的讲话还是历历在目!拉着架子车赶赴耀县交公粮的一幕一幕都在脑海震荡,下高埝人去耀县走过的那条弯弯曲曲,曾经经过的单碑子、双碑子同时也是长青、并铭刻在心!下高埝白家村的粪厂子、头骨摇,还有那绿色的豆腐房这等等一切,都在我们这一代人记忆之中!然而这一切已成为我们的过去!也许这是最亲切的留恋,也许这是最难忘的人生唯一瞬间。但是在这里,别计较我们失去的一切……但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不忘初心、不忘历史! 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前人,我们的父辈在这里——下高埝的曾经。

        开放四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我们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四十年以来,原本的下高埝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一条条艰难探索的发展之路,走到了今天。不忘历史,我们重温平凡人生、平凡的岁月我认为非常值得……原本的下高埝人不会忘记的历史,是因为它已刻骨铭心!当然,父母这些年来以来,他们对于我们的生命恩、养育恩、陪伴恩就是再发展,难以估算的恩德,只能在这里用一句朴实的话语总结,爸爸和妈妈真的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们……

作者 | 白永祥(笔名)陕西铜川耀州人,79界原下高埝中学毕业。耀州作协、新区作协会员。一生热爱文字,喜欢用文字描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个用文字承载感情的自己真实与感性赋予了文章的生命,同时也浇注了自己的一份孤独。作品见于铜川文苑,E铜网,东塬网络,文教织金,三秦文学,中国作家网络等公众号。

面对现实,做最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 (散文)原本的下高埝|白永祥

    2019年7月8日随笔 文 | 白永祥 在陕西铜川、在耀州区西侧我们上一个大坡就归下高埝地盘了,这里原本是...

  • 深深的脚印 | 白永祥

    编者按:无论人生这条漫漫的长路我们走多远,它的终点也无非是那一个而已!无论我走的好也罢,坏也罢,那条掌控我们命运的...

  • 你好,耀州|白永祥

    2020年3月30日随笔 文|壮志凌云 我非常幸运生长于今陕西——铜川这块既美丽而又充满灵气的封神宝地,而...

  • 婆娘|耀州白永祥

    2020年10月21日 《第二十一期》 不知何时听到了“婆娘”这个非常的提名,活了这么多年,后来才知道婆娘...

  • 白永祥|公交车的“让座”

    2019.10.25日随笔 文|壮志凌云 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铜川,这里是所有人关注的一个旅游中心。该市...

  • 白蒸馍

    2018.08.19日 文/白永祥 白蒸馍———顾名思义就是用小麦研磨成面粉,面粉通过在加水,加发酵粉或者...

  • 母亲的三行泪

    名家点评 看了写母亲的散文,写得简洁感人。前部分优于后部分;结尾处中心略有偏移。 ——@横笛云海孙老师永祥先生,简...

  • 铜川新区哟,我美丽的家园!

    上 篇 生在锦阳川, 长在沮河岸。 是阿姑社男儿, 祖籍陕西省耀县。 自幼时知道, 西塬上有个下高埝。 ...

  • 我懂得珍惜同时也舍得放手

    2017.08.11日作辑 作者:白永祥 生活里我需要的 不是物质的富有 而是心灵的感触 不是那甜言...

  • 机井

    “啥?娃掉进井里了?” 等我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几乎全村都已经知道了。全村知道了,等于半个下高埝乡都知道了。 袁文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原本的下高埝|白永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z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