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在深圳生活的人,真正让他们感觉到累的,不是身体的透支,而是心灵上的那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力感。
很多人讲的是自己在深圳的奋斗史,充满着正能量,
各位不要抱有任何期待,在我的经历中,找不到太多正能量。
只是一个普通的外来人在这座城市找寻自我的过程。
2012-2016年,人生中重要的四年,我是在深圳度过的。
而我在深圳的奋斗,像极了一个跳蚤的独白。
2012年
英语口语不错,在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做业务员。
底薪只有2.3k,室友,高中同学的前同事,一房一厅,700元/月。
早晨,幸运的话,不需要等就能挤上高峰期第一辆公交,大批人马浩浩荡荡,赶集一样,幸运的话,可以在车头靠门的位置有一个小小的栖身之地。
早餐是在车上吃的,通常吃到的时候是一颗被压扁的茶叶蛋。
刹车带来的惯性,到站开合的车门,时常让自己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生生被压扁的,被蒸熟的土豆,随时能够变成一片土豆泥。
那时还脑洞大开,幻想自己被甩到了门外,手被一个帅哥拉住的场景,心里暗暗发笑。
下车,走20分钟,到车公庙一家卖仿牌手机的公司做业务,每天就是发邮件,对着枯燥的电脑写着开发信,没有设计,就自己学习P图,偶尔几个老外回复了,就跟中彩票一样。
公司的空调下,永远放着一个塑料水桶,伴随着滴滴答答的声音,这里被我称为“水帘洞”。
中餐点外卖,每次捡便宜的点。晚餐,夜市小摊上的砂锅粉丝煲,杂七杂八蔬菜和粉丝一锅炖,那时候觉得非常好吃。
公司包括老板,只有四个人,新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仿牌手机,非洲佬的热爱,便宜,满足了他们对苹果品牌的狂热。
然而,质量就跟它的价格一样,经不起考验。
半年了,我每天几乎最后一个下班,走路20分钟到车站,回家的车上还想着怎么开发业务。
订单始终是零星般寥落。
身体上的累,可以忍耐,可以硬扛,可以休息一下就恢复,然而,没有目标和希望的煎熬,就像抽干了整个人身体的精魂,让人一蹶不振,时常在回家的路上,在天桥上看着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来车往,我发呆,然后问自己,你要干什么。
得到答案的我,毅然选择了辞职,即使老板为了挽留我,帮助我找到了市区离公司较近的租房,还贴心的给我找到了一个室友。
2013年
找工作的期间,突然对人力资源感兴趣了,只因看了一本叫《杜拉拉升职记》的小说。
可能真的是心想事成,面试上一家知名500强民营企业,由于不错的口语能力,经过40多人到4人的角逐,大小车轮战不下4-5轮,我在人事行政部门做了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那时候我感觉人生就要开挂,仿佛未来杜拉拉就是我。
我以为,我会就此安安稳稳,兢兢业业做好一个大公司的小员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头顶着XXX公司的光环,即使每周只有半天休假,而我总觉得我会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
不想过了半年,朝九晚五毫无新意,简单重复的工作让我又一次厌倦了。
面试的轻而易举的得到让我忘记了珍惜,一次工作中与同事产生了分歧,于是破罐子破摔,即使上级领导挽留,我也没留下。
当时热血上头,被社会上认识的一个鼓吹创业的“大师”洗脑,想要去创业,结果创业不成被骗钱,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两个月,一个人窝在小小的不到10平米的租房中,每天就是睡觉,看电影,吃饭,甚至连门都不想出,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想回家。
不敢告诉同学父母我又失业了,懊悔于自己的冲动,不安分,急功近利。每天被苍白的墙壁包裹不知道白天黑夜,脑海里充斥的是各种胡思乱想,找不到重新开始的勇气。
2014年
还记得那天我在闺蜜的租房里大哭了一场。
因为一家花草公司试用我一个星期完了就把我开了,没有一分工资,也没有当面通知,而是下班回家后,短信告诉我第二天不用上班。
我哭不是因为我被开除,而是因为我出来2年,却被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子给PK掉了,这种羞耻让我极度自我怀疑,或许我哭泣的是,2年了我还存款寥寥,碌碌无为,我哭泣的是,自己为啥那么不懂珍惜。
有想过离开,却觉得没有更适合我的城市,又莫名又留了下来继续。
后来,尝试找外贸以外的工作,大部分都失败了。
而后在宝安找到一份包住工作,底薪3000,做游戏配件外贸。
当时觉得起码不用租房了,还挺好。
依然每天发开发信,盯着电脑等回复,盯着手机上的旺旺号,吃饭都生怕错过消息。
第一个月没有单,第二个月,每天睡觉手机不离手,不能完全睡着,只要又消息我就弹起来和客户聊天,不管他买不买,只要有消息我就回复,有时一个晚上7-8次醒来,有时1次都没有。
第二个月,终于,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样品单。
随之而来,公司给我分配了更多优势的资源,我的单也越来越多。
公司内部,跨境电商部与外贸部的勾心斗角中,我们的主管被干掉了,幸运似乎又砸中了我,我莫名其妙成为了主管的内定人选,老板亲自给了一个本管理书籍让我好好学习。
然而,我又一次拒绝了上帝准备好给我的点心。
我又厌倦了重复与毫无新意,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我默默哭了,我已经习惯了这里,
习惯了同事们一起在宿舍一起打闹,一起疯,一起做饭的日子。
但我的心却不在这里了。
继续开始我冒险般的职业生涯。
2015年,我同学自己开了外贸公司,出口视频相册,告诉我如果能卖出相册,就按照每单的提成给我6:4的分成,
我租了一个房子,而且很神奇找到一个95年,刚毕业的妹子一起合租,房租不到500。
在家干半年,两三笔单,小单一单挣4-5k,大单一单挣了2-3万,然而我无法忍受日益见长的肥胖身材,以及枯燥毫无声音的世界,还有每天在等待中日渐增长的焦虑。
在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开始了重新找工作的路。
两家公司待挑选:
一家南山科技园外企,美资公司,做外贸业务;
一家蛇口别墅里的软件公司,做文案。
思来想去,我选择了第二份,我喜欢不同的可能,即使我的经验是零,我还有时间去试错。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份工作上,我干了长达3年,在我大大小小的跳槽生涯中,这是我有史以来最久的工作。
缺点也有,公司太安逸,准点下班;太过安静,每天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
别墅区种着枇杷,桑葚,还中了很多花,一到春天,花开了,鸟鸣花香,除了过于安静,我觉得很适合我,因为我太想要静静码字,码字让我敢到快乐,充实,有趣。
快一年的时候,很多一起来的新人都辞职了,只有我还在那里,我告诉自己,不要再跳了,别跳了,老实点吧,珍惜这里,好好积累经验。
报了一个业余学习班,我开始了上班划水,下班上课的生活。
虽然这份工作压力小太多,但我每天早上6点要先从宝安坐车,再转车到蛇口,晚上8点到家,上班一般站过去,而且我每天都高跟鞋。
时隔这么久,我依然佩服当时的自己,居然可以在3年的每个工作日,倒车1个半小时,穿高跟鞋站一个半小时,走路20分钟,到这么远的公司去上班,而我竟然毫无察觉这种苦,朋友都说我瞎折腾,我想大概是一个人在做喜欢做的事情面前,对累是毫无知觉的。
那3年,我考了3年学历,靠了驾照,收入也翻番。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至今我都感谢那家给了我新的开始的公司,虽然它没那么大,那么牛逼,但它给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也感谢那个离开的契机,让我不再摇摆不定,转而放弃了安逸与无作为,逼着我找到了一份更有趣,更适合我的工作。
在蛇口的公司,我业余佛系运营了一个公众号,只凭喜好,没想到后来成为了我入职一家文化公司的敲门砖,工资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把爱好当作事业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每天感觉上班是舒服的,而不是颓废的,暗无天日的,世界是充满光彩的,乐趣的。
每天起床的心情是美好的,上班的滋味是倍爽的。
虽然我活在深圳,但我一点都不累。
写在最后
一路走来,我觉得在深圳的人之所以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疲累,或者对当下现状的不满,对努力太久回报太慢的焦虑,对自我认知的不清晰导致的。
因为这座城市太灯红酒绿,太多让人充满诱惑的东西,你太想成功,太浮躁,太不安分,太急功近利。
相信我,当有一天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你感觉不到累,即使累,也能被你对它的热爱抵消。
写到这里,感觉偏离了方向,主题是在问,在深圳累不累,我也曾累。
我经常在大雨磅礴的晚上,我一个人流泪,全身被孤独包裹,感觉世界就我一人;
晚上上完晚课回家,看着树影里面自己移动的影子,感觉随时能被一阵风吹走;
时常幻想,深圳这座城市变成一个器官,马路是血管,车流是血液,高楼大厦就是它的骨头,然人来人往都是蚂蚁。
在这座城市里面,人们都形色匆匆,没人会记得谁,然而它却在一点点啃噬那些肆意洋溢的青春,毛头小伙变成中年大叔,妙龄少女变成扣脚大妈,这里灯红酒绿,富贵荣华,唯独却少了一样东西,温暖。
很多人终其一生,奋斗一辈子,在这却还只是个过客。
心理上的焦虑,是周而复始的,就像海浪拍着沙滩,每隔一段时间,或许是几天,或许是几个月,一次又一次拍打你的胸膛,仿佛总有个声音在问着你,为什么你还要留在这里?
即使你在这座城市打拼了10年8年,即使你得意洋洋向老家的朋友说我是老深圳人,
但从本质上,你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归属感。
最后,我想跟新入社会的同学说,不要期待马上回报,先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很迷茫,那么尽快试错,马上改变方向。我用了2-3年的时间才找到正确的方向,如果可以重来我觉得可以在1年左右确定。只要你的方向对了,少去了迷茫,你会轻松很多,你也许还会累,但你心中有了方向,有了远行的灯塔,接下来你只要继续走,一直走就行。
我是笔小仙,一个热爱文字的青年,欢迎关注我,一起经历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