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源于社会分类,它使人之间分为内团体与外团体,而人们会认为:与自己一个群体的(即内团体)会做的比外团体要好,偏见由此产生。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一直疑惑:为什么同样的行为有不同身份的人来做,我会给予不同的解释。
譬如,令人厌恶的妹妹和我的好朋友采取了同样的方式让我感到伤心难过时,我会为此解释道:妹妹是不懂得尊重人,而朋友是因为关系要好才不小心导致的。
偏见给我的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愈发厌恶妹妹的每一个行为,甚至连她的存在都令我感到生气;朋友的行为我却是一再忍耐。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朋友对我造成的伤害远大于妹妹所带来的。
我是哪里做错了吗?为什么我不能将判断转换为,妹妹还小,只是缺乏教育引导,而朋友才是不尊重人的那个呢?这样我也不至于和无辜的妹妹置气。
刻板印象便是对这种行为的完美解释:它是对一群赋予同样特征的人的分类。在相同的信息下,人们倾向于对行为用刻板印象的补充来解释。
那么我们要如何克服偏见呢?研究表明:研究能够减少偏见。在两个不同的团体中,竞争关系带来了剧烈的冲突:而当他们需要合作达成共同目标时,人们能够克服他们的偏见。
我们在认识一个人之前,往往会根据我们所认为的特征来给他人分类,这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大学时,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偏见产生了。然而在军训的过程中,随着团队凝聚力的增强,偏见会逐渐减弱:在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集体荣誉时,大家相互了解,促进了友谊的形成。
偏见并不能为生活带来益处,相反,偏见只会为日常生活带来怒气和怨言。在遇到一个人时,更多的用共同点而不是相异处来判断一个人,偏见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