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开始,每年的家长会(线上除外)都被选为家长代表发言,倍感荣幸的同时心里沉甸甸的。

于我而言,这仍然不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紧张感同样是无法消除的。一二年级时,内心充满疑问:怎么是我?那时候我的孩子连班上前十都不是,怎能大言不惭地谈育儿经验,我内心是感到很惭愧的,但同时下定决心,既然给了我优秀家长的荣誉,也要做到名副其实才行。

时至今日,几乎每一学期的优秀家长奖状,老师曾在课堂上表扬我,这些不虞之誉,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努力追赶优秀的同学,到孩子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孩子”,慢慢地有家长向我取经,问我孩子是怎样学习,都无从说起,因为她就像大多数老师评价的那样“聪明但不勤奋的孩子”,之所以大多情况下能够保持班上前几,都是因为幸运,感恩在实小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鼓励、表扬、批评也好,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爱。

上学期开始后大约一个月,我去学校接孩子,遇到林老师,她主动给我谈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其他方面表现还不错,就是基础太差,经常很简单的字词都写错”。我当时疑惑,是否老师没看四年级期末的成绩单,她是班上总分第三名,怎么还会基础很差呢?但接下来她说:“她的思维很好,写作上很有灵性,像她这样的优秀生,不应该总是错一些很基础的部分,明显是懒惰的原因!”其实不得不说老师是比家长看得更透彻,能抛开成绩看到事物的本质。

由于工作的属性,晚上与周末常常不能陪伴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停留于口号,所以我深知她的学习离不开老师们的督促。上学期我忙于进修,同时报考了事业编制考试,基本没管孩子,但她期末仍然考了班级第二,年级前十,林老师第一时间发给我孩子的试卷,告诉我孩子的各科成绩时,当时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我无意于孩子要考班上第一,她也从来不是努力争上游的孩子,这样也好,既能保持孩子爱玩的天性,同时不给她学习上施加太大的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