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
这是最近换工作以来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负责几条业务线,每天还要记得定时跟合作方交流沟通,工作杂乱、易忘,把自己搞得每天回家躺着就想睡觉,到头来总结工作时却发现并没有多少产出。
以前工作不忙时,到也想过时间管理,但没有如今那么迫切罢。
那时每天上午刷刷新闻,看看后台数据,中午睡到两三点起来,编辑一些文章,再刷刷新闻,晚上的工作也太多如此,很轻松。
时间一长,有些难受,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可不想死在沙滩上。
工作给不了我成长,索性自学。写作要学,最快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式;英语要学,多一种语言多一个世界;运营要学,未来商业最值钱的能力;
要学的很多,于是就想着先学学时间管理吧。什么GTD、蕃茄工作法、每天记录学习量、严格控制饮食起宿时间......最长也就坚持半月,便放弃了。
如今重新拾起时间管理,却越发的觉得以前的方法并不是那么靠谱。
从更高的层次来看,那种高度自律的时间管理方式不符合人性。
人在面对改变时,要么被迫接受,要么打破新规则。人的习惯都是有惯性,从懒散一下加到严格按规矩办事,自然难以适应,剩下的就只有打破自己定的规则。
所以,要做时间管理,一是让新规则无法被自己打破,想来只有去军队或监狱,这…….不太现实;二是对温水煮青蛙,慢慢来,我只能选择后者。
我的新的时间管理规则最核心的要则就是不能太严格,让自己感到舒服满足就行,要简单。
具体的就是先搭好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1、今天要做什么,大概列出来。重要的事情不要超过3件。每天做到4-6个小时的专注就非常好的,其它时间可以放轻,松紧结合;
2、不做长远打算。什么年度计划、半年计划,懒散惯的人可能连周度计划都无法完成。
3、不往细了做,走一步看一步。很多时候提前想好的根本是错的,花一两周做出的东西3天后就被检验有巨大漏洞,这个时间浪费得不值。
4、简单,不做过多的约束。精确到几分几秒一定要完成,这样的时间管理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应对拖延和拖拉?
1、目标要定得现实,马上能看到功效那种最好。比如写公众号文章,写完发出去,有粉丝给你点赞,说你写得好,这样的激励能让你坚持得更久。
2、预估一件事情的时间不要太短。完成不了,心里总会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时间定长点,提前完成总能给自己信心。
但deadline太长,也有问题。这就是帕金森定律,如果你给了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某项工作,你一定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至最后的时间期限,才集中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所以,你会因为时间的拖沓和最后的紧迫感而感到劳累,筋疲力尽。
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是有解决办法的。
首先思维上不要想到做得完美。比如做一份行业研究报告,10天后交,很多人在前几天会觉得我先想想怎么做,最后临近Deadline时才书面呈现出来。其实这是大大的浪费时间,因为前几天的思考,你很大程度上是模糊的,效率非常底,最后书面呈现时也不过只是花了几个小时来重新梳理。
高效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将要做的分析框架列出来,有一点算一点的往里面填,这样的思考既规范,又系统,也免去了自己在最后几天集中加班来赶,给自己的压力非常大。
3、以最快产出结果作为目标,先做出成绩,再想着优化。
4、分解。任务量太大也是拖延的罪魁祸首之一,想想就头疼,自然会拖着不做。说什么先做难做的,违背人性,这基本不太可能;先做重要的,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很重要,也说不准。
分解任务就是将大的事情分散开,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一步步的来,同时是温水煮青蛙——让自己感到不累,还把事情做好了。
实时记录想法
实时记录的好处就不多说了,有些灵感的东西只会存在于一会儿,用脑记很容易出现偏差,并且记东西也很累,大脑有那闲功夫,为何不用来思考。
1、想到什么,快速记下来。最好能在电脑和手机端同步,这样免去很多无意义的整理。
记完后要用后续,这就是第二步要做的。
2、分析整理。
- 能不能找人帮忙做?
- 如果要做的话,它着急吗?
必须要做的事,做计划,排日程表,开始干。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