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意: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那帮学生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文采尚可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这是孔子60岁周游列国到陈国时说的一段话,孔子的本意是天下为公,以天下己任想要推行仁道的。但在诸侯林立的大时代背景下,似乎每个国家都乱成一团,兵荒马乱四处战乱的年代,想要推行仁政,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实际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即便周游列国,想要找到一片乐土,想要碰到有相同志趣的君主,他注定是要失望的。人在失意之下家乡也总是令自己回归的一个牵绊之所。
如此,退而求其次,圣人不想虚度光阴,回头看向自己的弟子们,想要把这种仁道传播下去,还得依靠这些年轻人啊!弟子们有许多也是志向远大,但是免不了年轻人的疏狂,做事还是比较草率,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不知道如何做事更恰当更适宜。不如回头先帮助教育他们,能帮他们提高多少是多少,为以后的天下积蓄人才。
夫子的思维就是如此与众不同,乱世里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能实现,也不忧心自己的安危,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和自己的跟随者的学业上来考虑,总之,我的道是要传下去的,总有一天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认可的。而不管是哪种方式,孔子既没有气馁,也没有固守自己的大志,而是大事做得,小事亦做得。正如同他所提供的中庸之道,其实也是一种变通之术,不拘泥于形式,为社会为人间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居正评曰,“是可见圣人为当时计,固欲其道之行,为后世计,又欲其道之传,其心真有视天下为一家,通古今为一息者。此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教万世无穷也欤?”大教育家的情怀如是。
同时孔子也提出了一个人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有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做为导向,经过不断的精进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还要经历适当的磨砺与剪裁来使自己能通达和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力。这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爱因斯坦说,“人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非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止步于前两者,无异于纸上谈兵。也就是这种独立的理性思考的能力与综合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打磨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