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4.11学习伤寒咳嗽篇14.19~14.25条文

2020.4.11学习伤寒咳嗽篇14.19~14.25条文

作者: 心倚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22:56 被阅读0次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1.麦门冬汤治阴虚咳嗽,是非常滋补肺的方剂。

2.主证:咳嗽比较严重,痰干在气管,咳的很用力,那口痰都吐不出来。肺阴虚,肺很燥热,痰动不了,阴虚气血也比较燥热,脉跳的会比较快。

3.半夏厚朴汤这种咽中好像塞着烤肉的感觉是在食道里;皂荚丸那口痰堵的位置会让人躺着就咳的特别厉害,偶尔还能吐得出一坨脏脏、黏黏的痰;厚朴麻黄汤是刚刚脉浮,泽漆汤是脉沉,肺阴实。

4.肺阴虚也叫肺萎,现在的讲法就是肺纤维化,整个肺都已经萎缩不起作用了,治疗肺萎的方剂有: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5.麦门冬是一个能够让断绝的组织再长回来的一味药,它的量得很重才会有这个效果,像生脉散用麦门冬只是稍微凉润一下肺,感觉不出这个药性。

6.药物组成:麦门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半夏阴虚的人不一定适合用,在这里与麦门冬是7:1的比例,祛痰的功效;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都是很滋补的药。

【14.20】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证:咳嗽,不能躺下来,脉浮弦,代表邪气比较在表面,弦脉就是有痰饮。

【14.2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主证:肺痈。就是肺发炎到化脓了,咳的时候有脓,胸比较闷,痰越来越浓,吐出来的是像米粥一样的浓,冷的发抖,脉跳的特别快。

2.药物组成:桔梗是排脓很好用的药,甘草是消炎很好用的药。

3.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苇茎汤,就是芦苇根做的汤,清热消炎的效果也很好。

【14.22】  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主证:肺胀(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咳喘混杂,一面咳嗽一面觉得咳得透不过气来,咳到眼睛要突出来一样,脉浮大,好像撑出来一样。就是用发邪气,祛痰,镇咳,清热,这样一个基本结构的方剂,张仲景是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所以这些咳嗽的方剂适合于平常西医哪一种咳嗽不清楚,还是要抓主症用方。

【14.23】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葶苈大枣泻肺汤就是把散乱在肺里看起来像水的痰连同邪气一同拔掉。葶苈子是能把肺里面的痰饮清干净的药,作用方法跟皂荚有一些差别。

2.主证:肺胀,一面咳一面喘好像透不过气,痰饮多得要从肺里面满出来,脸、眼睛都浮肿起来,眼睛也容易流眼泪、鼻子里面塞满鼻涕,闻不到味道了。

3.花粉症要用让鼻腔粘膜保持一定湿度的药方,比如经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让鼻腔粘膜比较湿润,还可以提供给呼吸器官更多一点的水分。比如时方的桑菊饮也是能够让肺比较润的药,用这样的方法避免花粉症的发生会比较有效,不一定要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泻花粉的过敏原。

【14.24】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主症:肺冷,不怎么咳,吐稀痰,口不渴,代表肺的温度不够,能量不够。当然这个方剂的效果是弱一些的。

【12.42】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感冒已经好了,可是常常还会吐出一口痰,两、三个礼拜仍是这样子。代表胸口太冷了,用理中丸慢慢弄暖。理中丸的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于脾胃寒,整个上焦的水分不太受管辖,因为脾也是代谢水分一个非常重要的脏,所以有可能常常会吐得出一口痰,也有可能有鼻涕总是收不干净,慢慢吃理中丸,脾渐渐不会生痰,就会好起来。甘草干姜汤和理中丸都是处理这一类的。

【14.25】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主证:肺萎咳嗽,吐很多稀痰,喉咙和嘴巴都很干,脉浮细且数,代表阴虚,比麦门冬汤的脉数更严重些的阴虚。

2.药物组成:炙甘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麻仁润肠通便,消食导滞;地黄(是晒干的地黄,偏寒)清热生津,滋阴养血;阿胶;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大枣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

3.干地黄凉血,如果有发炎的症状,比如温病要凉血,就直接用地黄煮汤,不加酒;百合病(以神智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用的百合地黄汤也不用加酒,直接用生地黄打汁加进去。但是如果用来滋补,就要加绍兴酒下去煮。 

总结:

张仲景的方剂里面最滋阴的几个方剂是:炙甘草汤、麦门冬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张仲景的几个咳嗽方剂:

炙甘草汤----肺痿。吐很多稀痰,嘴巴干;

甘草干姜汤----肺冷。吐很多稀痰,嘴巴不干;

射干麻黄汤----喉咙感觉不舒服,咳嗽时牵动气管有很多痰,发出啵罗啵罗的声音;

半夏厚朴汤----关系到情绪,觉得喉咙塞塞的,平常那样咳咳咳,食道有很多痰;

麦门冬汤----肺萎。阴虚咳嗽,咳得很厉害,觉得有痰想咳出来却怎么都咳不出来,咽喉不利;肺胀,咳得很凶,一面咳一面喘,觉得透不过气来。抓主证,用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

皂荚丸----咳的躺不下来,有很浓很黏的痰;小青龙汤----咳得躺不下来,吐稀痰,脉浮弦。

桔梗汤----肺痈。肺发炎到化脓了,咳的时候有脓,胸闷,痰越来越浓,吐出来的是像米粥一样的浓,冷的发抖,脉跳的特别快。

相关文章

  • 2020.4.11学习伤寒咳嗽篇14.19~14.25条文

    【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 【伤寒笔记】第14篇_葛根芩连汤

    【伤寒笔记】第13篇_葛根芩连汤 中医二羊原创 伤寒论学习(2016/3/13) 今天这个条文学起来稍微也有一点费...

  • 【伤寒笔记】第4篇_表里寒热

    【伤寒笔记】第4篇_表里寒热 继续每日学习伤寒论原文,我不再试图解释条文,不再去问为什么?我只是老老实实的去读原文...

  •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夜无眠,细碾明矾末一钱半夏橘皮姜共煮,煎汤调下化粘涎 《海上方》是当时药王所创的一些小单方,特点是简单便宜...

  • 伤寒1-10

    【第一周伤寒1-5条学习小知识点分享】 伤寒条文学完后,当知中风、伤寒、温病、风温都有发热一证, 惟汗出而恶风者为...

  • 伤寒论笔记第8篇: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论学习(2016/3/7) 今天这条条文不好理解,一个是症状比较少, 一个是有类似条文,怎样鉴别使用?这时一个...

  • 伤寒论条文

    伤寒论第71条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分享自知乎网)https://zhuanlan.zhihu.c...

  • 《伤寒论》条文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

  • 《伤寒论》必背条例

    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教程深受大家欢迎,其中他在讲课中提到伤寒论中一些条文是必须要背诵熟记的,现将这些要背诵的条文整...

  • 【伤寒笔记】第6篇_桂枝汤证坏病

    【伤寒笔记】第6篇_桂枝汤证坏病 伤寒论学习(2016/3/5) 自从宋代以来,学习伤寒论的医家也越来越多,对伤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4.11学习伤寒咳嗽篇14.19~14.25条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fm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