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些真实的历史和虚伪的传奇(一)

《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些真实的历史和虚伪的传奇(一)

作者: 别话1995 | 来源:发表于2019-09-19 20:24 被阅读0次

    或者,题目也可以反过来说,那些虚伪的历史和真实的传奇?

    有句玩笑话,叫:所谓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所谓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也许这句话,还真不是没有道理。

    《长安十二时辰》是说唐朝,那我们就从大唐出现的第一位伟大的帝王——太宗李世民说起。

    世人皆知,公元616年,即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诛杀兄与弟,高祖大惊,接着就把位子让给了李世民。

    史书记载的大致经过如下:

    李世民告发太子建成与弟元吉淫乱后宫嫔妃,李渊表示,妥,六月初四我亲自过问此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入朝,准备审查此事。而李世民早已在玄武门伏兵。建成元吉来到,察觉不对,立马调转马头。李世民马上跑过来呼唤他们,元吉先射李世民,不中。李世民立马射死了第一目标太子李建成。之后尉迟恭射杀李元吉。

    之后太子府诸将反攻,尉迟恭提着两颗人头给太子府的人看了,太子府的人立马溃散。

    李世民杀兄弟,史书一般不避讳,如实写了。但之后关于和他父亲的记载,就比较微妙了。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都比较简单:就是李世民杀了兄与弟,高祖大惊,于是立李世民为太子。

    但是,《资治通鉴》与《唐会要》里都提过:李世民当日看了史官记录的玄武门之变,很不满意,找来房玄龄提了一大堆意见,要改。

    即,我们今天看到的史书所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并未还原当时的真相,至少是隐去了一部分偏激的、可能会让后人不爽的事实

    那么,被修改过的《资治通鉴》,是怎么记载这段历史的呢?大致是:

    李世民在外边杀完了兄弟,派尉迟恭去宿卫,尉迟恭于是披着铠甲,手执兵器去见李渊。尉迟恭这时刚射杀了他的小儿子。

    李渊吓了一跳,问:“你来干什么?”尉迟恭如实回答。李渊有点慌,问群臣。萧瑀、陈叔达说:“反正人都死了,您把政务交给世民,就没事了。”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李渊赶紧说,是啊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

    于是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就登基了,年号贞观。

    这便是,王朝开端前的一段历史。

    后人往往以结果论英雄,那是因为李世民在位时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但若是效仿了秦、隋,那李世民玄武门前后这一系列操作,这其中的功过是非,可就难说的很了。

    且说回唐玄宗。

    玄宗的一生,那可真是太传奇了。爷爷李治,奶奶武则天,曾爷爷李世民,加上玄宗自己,个个都是弄权斗势的顶级玩家。

    公元710年,即唐隆元年,二十五岁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杀了伯母韦后和堂姐安乐公主,结束了唐朝历史最凌乱的一段时光。又两年,李隆基登基为天子。二十八岁杀了太平公主,顺便压倒父亲李旦,独揽大权。从此,中国历史最传奇的开元天宝就要到来。

    剧中圣人要废太子一段,很好看,惊心动魄。历史上李隆基杀起儿子来也是毫不马虎,一天之内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旧唐书》与《新唐书》均有记载,都是冤杀。

    以上都是正史。

    然而民众知道最多,也最喜闻乐见的,还是他和杨贵妃的那些风流史。既然是风流史,我们就扯风流事。

    那他俩是咋认识的呢?

    这就要牵扯到另外一个人:唐玄宗十八子寿王李瑁。历史记载杨玉环入宫,是说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郁郁寡欢,于是挑选了玄琰之女进宫:

    《旧唐书》这么写:

    “或奏玄琰之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新唐书》记载:

    “或言妃资质天挺…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之女,而太真得幸。”

    即说杨玉环是以道士身份,作为杨玄琰的女儿入宫的。她一入宫,皇上立马又给寿王选了个妃子。

    《资治通鉴》干脆直接就点明了:

    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

    玄宗表示:什么你的我的,都是一家人。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于是乎,玄宗成功偷到了儿媳妇,寿王让自己亲爹给绿了。

    关键在于,这件事,《旧唐书》与《新唐书》说的都比较隐晦。而两《唐书》李瑁本人的传记中关于前妻杨太真的记载,一个字也没提。

    这就是我们为之津津乐道的传奇,也是真实的历史。

    唐玄宗即位三十年,和姚崇、宋璟们,亲手把大唐送上了历史的巅峰。又用了十年,亲手把大唐拉到了谷底。这中间的节点,就是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现在说说剧中的主要人物。

    李林甫,剧中的林九郎、右相。李林甫做了十八年又七个月的宰相,而玄宗朝有名的贤相姚崇和宋璟,哥俩加起来,不过六年四个月而已。

    李林甫之所以在位如此之久,一方面是玄宗荒怠政务,一方面,右相还真的是能臣。

    《旧唐书》中虽对其人格也有贬义,但同时也不吝褒奖:

    “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李林甫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财政节流,赋税折纳,机构、土贡、兵制、法制、选官科举改革等,这都是实打实的做事啊。

    《旧唐书》最后的评价: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即,当时人们(也许包括玄宗自己)对于李林甫,是既爱又恨。后人普遍认为,李相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但追根究底,他担不起主要责任。李林甫若做个三四年的宰相,名声理应不差。

    玄宗早年,基本是三五年一换相,大家轮流做,谁也别专权。又驾驭能臣,于是造就盛世。到他晚年,怠慢政务,厌倦了繁琐的换相所带来的的政治斗争和风险。于是李林甫宰相的位置一坐到底,一做到死。

    再联系到玄宗他老人家自己,大唐开元天宝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以及历史上的每个高龄帝王,您大概明白了:


    年龄大了,容易糊涂,容易出问题;一个位置坐久了,也容易犯混啊……

    (剧中的其他人物,改日再写。我要去看男篮世界杯了。欲知后事,点个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些真实的历史和虚伪的传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hx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