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的一系列改革壮大了秦国,这使得山东六国害怕的抱团抗秦,而有些人专门打破这个联盟,这是“合纵连横”,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等,这里就提一句,不多说。秦孝公很满意,把商地封给了公孙鞅,于是公孙鞅便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商鞅。商鞅对自己的变法十分满意,一天,他问一个宾客赵良,他说:“赵良,你说我跟秦穆公的百里奚比较,谁更胜一筹?”赵良在确保自己说话不会掉脑袋后,便道:“百里奚治国,百姓幸福,他死的时候,全国人民举国哀悼;您的变法确实有效,可是有很多百姓都在骂您啊!”说完,他也不等商鞅发怒,赶忙退了下去。不只是百姓对于新法怨声载道,连当时的太子也极其不满。太子当然不能惩罚,于是商鞅把矛头对准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脸上刺字,一个割了鼻子。搞得这二位几年不敢出门,对商鞅是恨之入骨的。
冷知识:里奚,(约公元前726—公元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春秋时虞国大夫,后入秦做大夫,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是有限的,等到他触摸到了最高点,就必然会下降。而他的霉运也是有限的,脚踩到了低点后,自然会往上升。商鞅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在他成为商君时,他的命运注定要下滑,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孝公就死了。太子继位,这就是秦惠文王。商鞅一看,不妙了,这新老大肯定要秋后算账,于是他偷偷收拾铺盖,跑出了秦国,来到了魏国,请求放他进去。魏国老大一看,怒了:“你风光的时候,怎么没想到祖国?把他赶回去!”无奈之下,他又跑回了自己的封地商,带着家丁,奋力反抗。可是这些奴仆怎么是正规军的对手呢,商鞅看着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战士,有一天竟然会是自己的掘墓人,心里百感交集。

商鞅在战场上被杀死了,尸体运回了首都,秦惠文王下令,在热闹的街市上,车裂商鞅。当商鞅被车裂的时候,百姓们没有一个同情他、为他说话的,不是往他那扔臭鸡蛋就是咒骂他,这也许就是他与百里奚最不同的地方了。与其他国家夭折的变法不一样,秦惠文王虽然不喜欢商鞅,却喜欢他的变法,因此商君虽死,新法不灭。这也为后来嬴政的统一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吴起和商鞅:悲惨的变法者系列到此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