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话

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话

作者: 东倾电影评论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7:31 被阅读0次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些非常彪悍的个性的人,彪悍到可以独立的与这个时代共舞,参与到里面,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穿上盔甲,说我是独立的,眼睁睁看着所有的事情覆水难收。

——贾樟柯

01

汾阳是山西省吕梁市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县城,人们了解它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汾酒,另一条便是贾樟柯导演镜头中的汾阳影像。不论是最早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还是最近几年的《天注定》《山河故人》,汾阳方言都是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志性符号。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汾阳话的分析,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一方言,也有助于明晰方言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是纪实美学风格的追求者和捍卫者。在他第一部长篇作品中这表现的极为明显,除过粗糙距有颗粒感的画面,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汾阳话很是抢眼。他在剧本创作时避免了文学性的对白,代之以土里土气的汾阳方言,准确地表达文化真实和生活真实,宣示主权般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述汾阳小县城青年的电影。

02

虽然距离《小武》已有二十多年,但是作为地地道道的汾阳人,在看这部电影时还是会感动的落泪。那一句句汾阳方言,使那个昔日的小县城又活了过来,如果电影中的人物都说起了标准的普通话,那么这个二维空间便更加不真实,同样人物也便不可信了。现实生活中,这些底层群体总是说着土话,而方言有着比普通话更多的意蕴。

《小武》中有句台词是“我都不带操理她。”“不带”相当于普通话的“不爱”,但其内涵要比普通话的“不爱”丰富,有不喜欢、不愿意、没兴趣,懒得等含义。《任逍遥》中街道办事主任在彬彬当兵未能通过时安慰他说“甭太麻烦”,这个“麻烦”与普通话的“麻烦”意义不一样,有“在乎、在意、伤心”的含义。

03

当电影中的人物操着一口流利的汾阳方言说话时,你很难怀疑他的身份。这些小人物边缘人,借由方言完成了影像的二次具象化,从银幕上走了下来,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贾樟柯导演冒着商业风险,也要坚持在他的电影中使用汾阳方言。但是除了使空间环境人物变得真实可感,贾樟柯使用汾阳方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与马丁斯科塞斯齐名的贾樟柯,同样享有“电影社会学家”的美名。方言尤其是汾阳方言在他电影中,其实有隐匿的内在的独特的价值,有着贾樟柯导演独特的社会思考。这一点在他中后期的电影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是我除了老乡情节,在第六代导演中最喜欢贾樟柯的原因。

04

首先,在他的电影中方言不仅是用于叙事与写实,还在表征边缘性身份地位。在社会中,方言具有标识个人身份,地位,阶层的作用。在《世界》这部电影里,故事发生在北京,与普通话相对应,打工者的汾阳话成为了他边缘社会身份底层社会地位的表征。当他在打工的地方时讲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抹去了他的身份标识。但是一旦回到与同乡住的地方,又操起了汾阳话,赫然发现他们从未被纳入这个社会的主流。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有很多底层人物如《站台》里的钟萍刻意地说着普通话,他们不同于那些清高的文人墨客,他们渴望融入主流,渴望得到主流的认同,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正统的身份,一份有尊严的生活。所以他们在公共场合说着普通话,以此来掩盖自己原本的身份,这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做到的,仿佛这样就不会有人投来鄙夷的目光,得到应有的尊重。

05

其次是语言的不同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理与隔膜,这极具悲剧性。《小武》中小偷小武说着汾阳话(不地道,因为演员不是汾阳人),而他喜欢上的姑娘梅梅从外地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种语言之间的隔膜其实早已表明他俩之间分手的结局。《山河故人》里张到乐说着一口英语,这导致与只说汾阳话的母亲赵涛父亲张晋生的沟通障碍。尤其是后期,张晋生和儿子到乐之间无法沟通,他们的对话必须借助谷歌翻译来完成,看似荒诞可笑,隐藏着巨大的悲哀。

06

表面上似乎汾阳话亦或是方言已经成为了“底层”“粗鄙”“贫穷”的标签,只有撕去这个标签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会消除。但是这是很浅薄的看法,社会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这口黑锅背在方言上实在是冤。周宪在《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中说:“母语是家园感和文化认同的根源性因素之一”,失去母语我们也将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为什么《山河故人》里,移居澳洲的张晋生汾阳话味道更浓,更愿意与自己的同乡喝茶而不是在家陪儿子。

我从那个安逸的小县城走出来,就像无根的浮萍,每每看贾樟柯的电影,看到那些熟悉的影像,听到久违的乡音,总会情不自禁落下泪来。每一代人都有难言的苦楚,所幸每一代人都有共同的慰藉。

相关文章

  • 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话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些非常彪悍的个性的人,彪悍到可以独立的与这个时代共舞,参与到里面,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穿上盔甲,...

  • 观剧|汾阳小子贾樟柯

    《汾阳小子贾樟柯》是由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纪录电影。说的是贾樟柯导演的故事,叙述了他过往的拍摄之路的心理历...

  • 贾樟柯处女作《小武》,小人物大世界

    在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 上映之际,重温贾导处女座《小武》,对贾樟柯作品中的“情怀”也能窥探一二。这部电影拍摄...

  • 苏宁严春永:零售云带动优质产品和服务下沉,让正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江湖儿女》的上映,山西汾阳这座小城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在不少人看来,对导演贾樟柯而言,故乡汾阳是他作品中永远...

  • 贾樟柯的电影到底好在哪

    我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是《天注定》,从此以后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然后开始搜看贾樟柯的其他电影。 贾樟柯有...

  • 守着山河,守着故人

    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电影开始的二十分钟,陌生的陕西方言,陌生的汾阳街景,害怕自己在这“沉闷”中睡着了,然而随着...

  • 贾樟柯-江湖儿女

    贾樟柯,别名贾科长,山西汾阳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业界公认他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出色代表人物。 他是导演,...

  • 《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记录他头十年的电影生涯创作笔记。本...

  • 八十年代的爱情,最好的青春片

    今天推荐的电影叫做《站台》,贾樟柯执导。 作为汾阳人的他将家乡放进了电影里,并且献给了父亲。我觉得像是献给了八十年...

  •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近来读了贾樟柯的《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在陈丹青给这本书写的序言《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i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