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开课
十九岁师范毕业,被分在家乡的村小学执教。一向喜欢数理化的我被校长安排教语文课,这一教,便没有改变。
那年,我代五年级语文课,班里也有四五十个学生。上课就是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父亲当过老师,我初出茅庐,父亲也再三叮嘱:“都是村里的娃儿,好好教,别误人子弟。”父亲的话时时警示鞭策自己,每次上课前,总是备课到深夜,把课文读了又读,教案看了又看,总怕课堂上有拌磕。
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情景事过二十五年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文教办杨老师安排让我为全乡的语文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虽然有些胆怯,但杨老师是我初中的物理老师,又不好拒绝,便答应了。我讲的是《田寡妇看瓜》,毕竟是第一次在同仁前露脸,我压力很大。为把课上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那个年代资源缺乏,就一本教参啃来啃去,琢磨每个句子,每个段落,揣摩人物特点。过渡语言,评价语言在心里反复念叼,就连板书我都提前在黑板上定位书写,看是否恰当美观。待到上公开课,全乡的小学语文教师少说也三四十位在下面听课,当时觉得准备挺充分的,还真心不惊,肉不跳,现在想来还是年轻呀!课上我从导入到新课讲授,从提问到评价,从总结到板书,不看教案,不看书,真叫熟记于心!很自然地按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完了这节课。也得到同仁认可,领导好评。当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课堂经验不足,问题处理很稚嫩。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引导,对文本的品读感悟做得还是欠妥的,如果今天再执教这篇课文,我会重新站在文本、学生、作者意图的角度来设计,会来一次大换血。
第二年,我便调到西村乡中教中一语文,时逢全县开展评“A”级教师活动,县教研室董主任下乡亲临听课,我讲的是《驿路梨花》,当时全县推广目标教学,我尝试采用目标教学模式从“导入新课一一课前诊测一一学习新知一一课堂小结一一课后检测”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董主任亲自为我这节课点评指导,说我这节课重读、重悟、重测,和城区好教师都有一比。董主任的“过度”肯定极大地鼓舞了我的自信心。最重要的还指出了改进课的建议,如何有效地指导感情朗读,如何抓文章的关键点作为契入点。正是董主任的循循指导,正是这一次后,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也获得了县“A”级教师的殊荣。“驿路梨花处处开”也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
后来,也正是上了几次公开课,恰逢老师引荐和董主任举荐,有幸调入渑池实验小学。对于一个农村土生土长,无社会关系的我被调入了实验小学,多少人都投来眼羡的目光。在这个人才济济的育人摇篮,在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地锤炼自己,默默地教书,默默地学习,恐怕自己放慢脚步一点,就会落下很远。
至此,我也便珍惜着每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一次都是一次打磨,一次锤炼,一次提高。到二小后教研室高老师曾先后两次安排我到坡头和耿村学校(现四中)送教下乡,高老师指导,同仁们的交流,让自己在研讨中不断提升。正是由于有像杨老师、董主任、高老师诸多的贵人搭平台,给机会,才让自己慢慢地进步,也让自己从教小学到教中学,从农村到县城,从实小到二小……这一个个平台,一次次机会,行为师之责,做为师之道,稳稳妥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着。
慢慢岁月,悠悠工作经历,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仁、领导,正是由于他们对教育的温度,对职业的担当,愿搭平台,愿做平台 为青年教师铺路搭桥,让他们不走弯路,快速成长。而今,已至成熟的年龄,我也情愿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教师搭平台,尽绵薄之力。每一年选调教师或招教时,总有人找到我让我帮忙找朋友和同事为他们指导课,我都很乐意;也有让我亲自听听他们的课,谈谈看法,提提建议,不管再忙,我都欣然答应。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机遇来之不易,求职决定命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看着他们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内心就会异常愉悦和畅快。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从来就未动摇不做教师,过去沒有,现在亦没有!虽然艰辛、忙碌、单调、枯燥,但必定是这份职业还不使自己曾经的生活窘迫,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方向。现在不做教师,自己又能做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愿一直走下去,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看孩子快乐成长,天天向上,乐在其中啊!
上公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