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在后台问
孩子英语启蒙太早,会不会影响汉语的学习?
孩子又不出国,从小学英语,有什么用?
孩子每天看英语动画,为什么一句英语也不肯说?
英语启蒙的真相:太长不看版
真相1:学外语会干扰母语学习吗?
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混淆吗?
先上结论:不会!
也难怪,作为在Chinglish应试教育中过来的老母亲,咱们可能是到了初中才有机会接触英语,从abc、基本的单词和语法学起,感觉学英语很费脑子。
顺着这个逻辑一想——哎呦,孩子这么小就学英语,得多辛苦呀!那么小的脑瓜,肯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汉语母语也带偏了!
打住!孩子学英语的根本方式就跟大人不一样!
在学术研究中,大人学外语叫language learning,对应中文是“语言学习”,小孩学语言则是叫language acquisition,中文是“语言习得”。
大人学语法、背单词,需要付出主动的努力;而孩子不同,他们学外语就像学母语一样,是通过听和互动的方式学习语言的,可以说是无意识的过程。
那在大脑里面,外语不会和母语“抢地方”吗?
也不会。不要小看孩子的大脑哦!
2017年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FAU)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小学习英语(母语)和西班牙语(外语)的2岁至3岁半小朋友,他们学习的两种语言在同时发展,而且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不会干扰彼此。
会影响语言学习情况的,仅仅是孩子接触该种语言的时间长短,而不是另一种语言的学习程度。
FAU发展心理实验室主任Erika Hoff博士
总的来说,幼儿习得语言的独特方式,和他们学习两种语言时的独立发展模式,都不会让外语的学习破坏母语的成果。
真相2:越早学英语,大脑执行功能越强
让孩子从小学英语除了可以多懂一门语言、一种文化之外,它对大脑执行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iLAB)的主任Patricia Kuhl表示:“双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于新的语言中的声音保持“开放”更长久的时间,这对于大脑来说是好事,具有极大的适应性意义。”
iLAB主任Patricia Kuhl在接受采访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相比同龄的单语儿童,会说两种语言的双语儿童在思维灵活性、任务转换能力、工作记忆等方面都更厉害一些,这些能力全部都与大脑的执行功能有关。
不仅如此,执行功能的优势甚至在11个月的双语婴儿身上就已经出现了。他们大脑执行功能的相关区域比同龄的单语婴儿要更加活跃,这时的他们甚至还没开始开口说话。
真相3:英语启蒙离不开真人互动
那么,哪些方法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英语呢?
1.学外语要靠互动
iLAB主任Patricia Kuhl通过研究发现:与真人互动是唯一能帮助孩子习得语言的方法。
Kuhl的实验团队试图让6~8个月的美国宝宝学习中文的语音,为期2个月:
(1)中文老师现场授课,跟宝宝互动玩游戏,「就像有个说中文的亲戚来家里作客 2 个月」;
(2)给宝宝看中文老师上课的视频,内容一样;
(3)给宝宝听中文老师上课的音频,内容一样。
研究者记录了宝宝们语音理解能力的变化,还找来一组自然学中文的台湾宝宝,和自然学英语的美国宝宝,作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使用现场互动教学方式(Exposed to Mandarin)的宝宝,他们的表现和自然学中文的台湾宝宝一样好(红线);
使用视频(TV)和音频(Audio)上课的宝宝,则是和自然学英语的美国宝宝一样,在2个月后,对这些中文语音不再敏感(蓝线)。
也就是说,孩子只有跟真人产生互动,学外语才有效果。看视频、听音频,尽管内容相同,但失去了真人的参与,真实的互动,对孩子来说就跟没学一样。
在日常,我们要尽量多跟孩子用英语互动。例如说一些简单的指令:Go! Stop! Come Back! 以及教给孩子一些英文名词,玩具的名字,比如giraffe, apple, banana……
2.善用童谣、绘本
玩是孩子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家长可以多用童谣、绘本故事,辅导孩子学英语。
读到这里,估计有人会想问,《小猪佩奇》不能看了吗?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行。
要记住,让孩子学到英语的不是电子内容本身,而是你用它的方式。
如果我们用它们来跟孩子互动,就能得到正面的语言学习效果;仅仅用来被动磨耳朵,没有实际的言语交流,语言习得是不会发生的。
3.维持一定量的英语比例
敢开口跟孩子说英语只是第一步,每天又该跟孩子说多少的英语呢?每天一句 Good morning / Good night 够不够?
呃……一句确实是不大够。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要占到全部时间的40%以上,他们的英语水平才可以和母语一样优秀。
大多数中国家庭其实很难达到这个双语环境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多多和孩子进行真实的英语互动和玩游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