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

作者: 高浩容 | 来源:发表于2021-10-04 22:48 被阅读0次

    1.

    「卖惨」在人际关系中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

    通常卖惨者,会让原本陷入冲突或矛盾的对话暂时中止。但卖惨之后,往往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比之前多出一个问题。

    换言之,卖惨就是「增加问题,以搁置眼前的问题」。并隐含「你怎么不体谅我,你这个人是不是没同理心」的道德绑架。

    比如今天学生再次没有缴交作业,你告诉他严重性,问他原因。他告诉你因为XXX,所以没有时间写。甚至说出自己家庭、过往等等让他心理难受的因素。

    首先,老师不是侦探,老师没有办法确认学生说的事实真假。

    其次,老师尽管出于同情,意识到学生的心理不舒服,但这不等于不交作业这件事能被合理化。

    其三,这些因素都不是老师要去承担的,老师可以帮上他责任范围内的忙,但其他部分要由其他人去处理。就像今天你上班迟到,你说因为家里跟老公吵架,主管往往会接受这个理由一两次,但次数一多,该职员跟老公吵架这件事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不关主管和其他员工的事情,这是该职员自己看是要找咨询师、双方父母,更重要是当事人去处理的。

    2.

    常见的「学生思维」(不只发生在学生身上),就是「弄不清自己的问题该由谁承担」,进而通过卖惨抛出问题。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可能只会让他人觉得此人很不成熟,因为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知道该怎么处理问题,或至少知道问题的责任归属。

    比如家里遭小偷,怪另一半出门没关好门窗,责骂另一半;跟找警察报案。选择后者显然是更清楚责任归属的作法。

    人当然有表达自己难处的权力,人际相处的同理心也很重要。但有些人习惯卖惨,最后他会发现,身边关心他,愿意帮助他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要将该处理、能处理的个人事务放到第一位,而不是因为你卖惨,对方就要抛下他应该做的来帮你。

    但有些人似乎觉得「我比你惨」,我就比你有特权。所以学生可以告诉老师,我可以不交作业,因为我这里惨、那里惨;职员可以告诉老板,我可以迟到,因为我这里惨、那里惨……

    有些公司老板或政府官员也是如此,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你们拥有那么大的权力,结果经常靠卖惨来响应问题,除了让大家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问题!」,请问这对解决原来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更搞笑的是,当有人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些人还不接受。这就让继续卖惨的行为,很容易遭致他人的反感。因为对方已经尽到他的责任,你却要求他付出更多,包括不属于他的责任,好让你继续不成熟,继续拒绝长大。一般人何苦如此呢?

    所以跟习惯卖惨的人相处很累,不只心累,大脑也累。

    3.

    谈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一般人找咨询师,难道不会在咨询师面前倾诉各种惨状吗?从小被欺负的童年阴影、被外遇的伴侣关系、争吵不休的婚姻、被父母绑架的个人生活……但这篇文章好像在说卖惨很糟糕。如果咨询师这么想,他怎么面对来谈者表达他的惨事?会不会咨询师在倾听来谈者诉苦的时候,内心其实觉得很烦呢?」

    这是个好问题,所以这里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第一句,我强调卖惨是一种「沟通」方式。

    所谓沟通,意味着对话在双方之间流动,而非单向的。

    在一般关系中,卖惨会推开双方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对于卖惨的那个人来说,他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

    于咨访关系中,咨询师要帮助习惯卖惨的来谈者意识到他的习性。

    所谓习性,就是一个人已经陷入一种「刺激──反应」的状态。比如有些人面对外界压力,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示弱。实际上,可能他所面对的压力并不是对着他,他并没有实际上受伤的可能。

    比如有些班上的学生,当老师走进教室,脸色看起来含着怒气,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完蛋了!肯定是我XX地方做得不好,老师要骂我了。」

    这时,有的学生会直接出现躯体反应。万一老师责备他,他可以通过表达身体不适,让老师的责备中断。

    然而,很可能老师走进教室根本不是要斥责任何人,包括斥责他。可能老师只是刚刚没有抢到想买的包,正为此不高兴。

    在咨询中,难免出现来谈者迟到的情况,但有的来谈者连续迟到几次,并且每次开场都会立刻陈述理由。这时候,咨询师就有必要去跟来谈者确认,以厘清迟到背后是否有些需要解开的潜在问题。

    对习惯某种模式的来谈者,他自己已经看不清现象,遑论现象背后的本质。他已经陷入「刺激──反应」的状态,不需要大脑思考。所以让来谈者自己突然发现,几乎不可能。这时,咨询师就得扮演警钟的角色。

    换个角度,咨询师当然可以对来谈者的卖惨有不舒服的情绪。这很重要,因为这是咨询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当咨询师觉察到自己有了不舒服的情绪,他会去检视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同样是表达自己的不快乐,有些人的表达会让咨询师自己有不舒服的情绪?这背后显然有些动力值得去探究。

    有时候,其实来谈者卖惨的行为已经让他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那么咨询师因为这位来谈者有了不适感,咨询师的感受很可能就是来谈者周围人们的感受,那么咨询师可以跟来谈者确认情况。这样才能让咨询师了解详情,并让来谈者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觉察到的一些个人处境。

    相反地,一般人可能对于他人卖惨会手足无措,或者会激起内心的愧疚,所以他会是这去帮助眼前卖惨的人。但他无法真正填补这个人的「惨状」,因为他只是中了对方的计,配合演出却不自知。

    咨询师不会配合演出,就像有些人习惯表达自己的优秀,他觉得所有人都该跟他父母一样,对他的优秀说声「好棒棒!」。但咨询师要揭露这个部分,而非盲目的配合演出。

    4.

    每个人都有习性,但不是所有的习性都会给人带来麻烦,带来需要寻求帮助的烦恼。

    令人烦恼的习性有很多,卖惨只是其中一种。

    有些人习惯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有些人面对家人的要求便无法拒绝,有些人面对主管总给人阿谀奉承的印象……

    这些习性都会阻碍沟通,不只是人与人的沟通,还会阻碍自己与自己的沟通。在习性当中,我们都变成了「刺激──反应」的衍生物。刺激一来,我们便开始跑起大脑的程序,像是投币就会动起来的电子玩具。

    回归自己人性的一面,回归真正的自由。

    比如当一个人做了错事,他会意识到自己确实有错,内心也有良知带来的罪恶感。这时他明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知道自己和对方各该负担哪些责任。他道歉了,事情在主动处理中划下句点。这件事成为他的人生经验,对他自身智慧有所增长。即使人活着难免犯错,但他不会在错误中认不清自己,他从头到尾都是清醒的,包括在道歉的时候。

    他不是在卖惨,他是真正在诉说一个事实。对方接收到的也是事实,之后他会对这个人建立起诚实负责的印象,而不是这个人总是犯错,总是推托的印象。

    进一步说,真正的同理心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接受他人的帮助和给予他人帮助,两者在关系之间流动,让双方通过缺乏与补足,关系有了增益,关系中的双方也没有丝毫减损,反而都有精神层面的增长。这是在不公平的现实生活中,人际相处的理想状态。


    作者:高浩容。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lw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