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六十多岁的刘老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42年,退而不休,他说:壮无实事,老无令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对于理想课堂,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一直在研究、摸索和改进,一读再读他的课件,十分惭愧,自己实践不到十之一,从自身找差距会有一种内生的力量,继续去探究,在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中深化。
建构“三有四真”的新质教学力
一:何谓新质教学力
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是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质态。现代的教学,需要具有新质教学力。
三有指:
有精神 + 有主张 + 有方法
四真指:
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真素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即间接性、群体性、指导性、教育性。
二、好课堂的样子:好课堂应该从两个纬度六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纬度]
学生得到了什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知、能、智、情)
[第二纬度]
学生是如何得到的: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情境、任务、实践
课堂有正课堂、零课堂、负课堂
三、好课堂的内涵
|A|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
[第一种教学关系]
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第二种教学关系]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第三种教学关系]
师非师,生非生;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互动,生师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 教与学的共生。
|B|重新定义课堂师生关系:为师独尊---生平等
|C|重新定义课堂的价值意义:知识-能力-生命
|D|重新定义课堂的功能:成长学生---成长学生成长教师
知识的超市 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
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这16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学生]是课改的前提,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少指手画脚,多欣赏鼓励,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利用分身术,培养小老师;利用表现欲,搭建小舞台;利用荣誉感,小组促竞争;利用差异性,结对兵练兵。
[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目标6个字:生命、兴趣、能力、知识。
尊重|唤醒|启发
尊重、唤醒与启发是课堂教学规律的内核与精髓,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
[尊重]是理想课堂的基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以知识的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的职责就是聆听、接受与消化。理想课堂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能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育的最高境界追求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对渴求,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唤醒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唤醒来自于解放,来自于信任。
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而不是灌输。灌输是机械的,灌输是把学生当存储知识的容器,而启发是智慧的,是递给学生攀登的梯子,是为学生设置撬起的支点,是给学生架设望远的镜子。灌输会让活的知识变得死板,会让学生的灵性蔫萎,而启发能让学生发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好奇与冲动。
四、好课堂的追求
首先不仅仅是分数,其次不仅仅是知识,甚至也不仅仅是能力。我觉得,高效课堂追求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关注生命、尊重成长、与幸福相伴。理想课堂“理想”在哪里?理想在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生命的奠基,理想在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如同植根沃土,沐浴雨露阳光,自由生长。
五、好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就能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
[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乐学”,学习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变“怕上课”为“怕下课”。
[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生成的背后是生长。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让情感点燃情感。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生成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智慧。生成情感。从而,获得“生长”。
好课堂的几个比喻
传统教学:教师是司机,学生是乘客。
理想课堂:学生是司机,教师是教练。
好课就是能把学生撩拨得嗷嗷叫,就是做懒妈妈,就是让孩子不肯离开玩具店,就是星光大道晋级般扣人心弦,就是进入果子林满载而归。
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问题踢还给学生。别太勤快;大忽悠,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271定律的三重理解
20%优秀学生,能够自学学会;70%中等学生,需要讨论点拨学会;10%后进学生,需要别人更多的帮助学会。
20%的知识自学即可学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学习;10%的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讲解学会。
课堂教师讲20%时间,学生学习70%时间,反馈检测10%时间。
六、对课堂教师的大致分类:
自己都不知道,告诉学生的是错的。
——此不能为师;
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学生。 ——此为庸师;
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告诉学生。
------此为常师;
把自己是怎样知道的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
------此为良师
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
-------此乃高师
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此乃大师
概念背后的理念
“从教到学”与“从学到教”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以教助学 以学评教
教师-----导师 学生----在学中生 教学----教学生学
“师生”与“生师”
教室---学堂 教材---学材 教案---学案 主体---主角
“学会”与“会学”
高效---自主
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唯有尊重,方为主人
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
尊重选择权:选择课程、选择内容、选择方式
尊重自学权:可以独学、可以互学、可以群学
尊重表达权:重视对话、重视思辩、重视生成
尊重平等权:多元平等、优劣平等、先后平等
尊重受教权:教得灵动、教得智慧、教得高效
七、好课堂教学的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有的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发掘知识的魅力,有的侧重的师生关系,提倡构建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有的侧重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不管怎么说,核心的要义都是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促其成为主角,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是理想课堂的重要表象也是实质要义。
八、好课堂的基本样态
三大环节:自学、展示、反馈
六个环节:明确目标、自学交流、小组探讨、展示点拨、练习巩固、达标测试
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模式:即规律的具体化,规则的可操作化。规则是高效的保证,没有“规则”,不要说“高效”,甚至连“有效”都难以保证。按规律办事,按原则运行,按制度操作,处理事情才得以顺畅。课堂的时空里潜藏着复杂的教与学的规律、原则与机巧。以规则执行情况为标准,课堂分三类,不按规则的课堂乱而无效,为下;循规蹈矩的课堂稳而有效,为中;得规则之妙且运乎于心课堂智而生慧,为上。
从无模式到有模式,这是第一次的飞跃;从有模式再到无模式,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
但是,惟模式是从,模式化了就成了僵化。
九、好课堂的三重境界
A第一重境界: 用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有底线)
(一)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改变教学结构(生之学)
参与度,练习度, 从“教—学”到“学—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导学案,小组合作,以学为本,精讲多练
(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转变师生关系(学之生)
亲和度,激发兴趣,尊重平等,主体作用,学生的能动性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室)文化,生活、生命
麻辣教师,爱心教师,学养教师
B好课堂的第二重境界:
自觉而自如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有自由)
1、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教什么)
2、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由地学习。(怎么教)
C好课堂的第三重境界:实现文本智慧、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的和谐共鸣,以课堂为载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境界)
1.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学与教内容的丰盈)
2.思维挑战、惊喜发现与精神满足的有机交织。 (学与教状态的灵动)
十、教师备课的四重境界:
厚积淀,兼收并蓄,此为第一层面。
精设计,运筹帷幄,此为第二层面。
在现场,急中生智,此为第三层面。
善反刍,含英咀华,此为第四层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69070/09dfc8761a6f5b4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