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完这篇时,很难不在脑海中闪现“职场PUA”“职场大饼”的念头,摘录原文两句话,“有些人,不分白天晚上,一直在工作,一直在玩,对于这样的人而言,玩和工作是浑然一体的”,“正因为他们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才能拥有这么高的成就”。不知道你怎么看?
作者的朋友们认为作者拼命工作,而作者认为自己这种枯燥、机械的工作状态实际如同一只瑞士钟表体现了规律和秩序的美,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玩的生活方式,自己每天都在玩。为何自观和他观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我觉得是因为立场不同。作者是在为自己创立的所热爱的事业付出,所以不会觉得累,而对我们常人所认为的“996”“711”甘之如饴。而这份事业对旁观者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无法理解作者的付出是否和收益相当。我不太认可作者以“勤奋和努力”的态度来区别优秀和庸常的这一观点,但对于“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这个观点我表示认同。如果你对工作有了创造性的思考,那么你的内生动力就会被激活,这时就会不自觉地放下“打工人”的角色,而把自己看作工作的主人翁,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归属感、成就感。但是像作者这样,把工作当作好玩的生活方式确实常人难以做到,反正我目前是无法做到的。
作者把玩和工作分为四个象限,有点像我们在划分“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事务时的那种方法和图例。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吧,一部分人在消耗生命,一部分在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一部分人在按部就班工作,一部分人也能“玩”出成就。我不想去评价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毕竟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幸,并非大富大贵就一定是所有人的梦想。倒是今天从妹几的聊天中,我发现了她对于工作上的大转变,让我为之震惊且赞叹。她说,之前不理解导师的苛刻甚至觉得导师善用“PUA”术来压榨学生,所以她怕导师,越怕就越不想主动汇报,越不主动汇报导师对她的误解和质疑就越深。好在妹几从来不会把情绪和对自己的认知建立在别人对她的评价上,特别是带有负面情绪的评价她不会放在心上,这一点她一直做的很棒。她开始不再对导师的突击来电充满警惕和敌意,而是站在导师的角度去想为什么他会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基于什么现状,这个问题反映出了自己在处理这个项目时出现了什么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目前国际国内的进展和国内有关政策导向是什么。渐渐地,她能对答如流导师的突击来电。我问她:“导师有没有给你很正面的肯定?”她没告诉我导师是否给了正面的肯定,说:“他是否肯定以及如何评价我,我觉得不重要,但是我为能回到出他那些刁钻的问题而对自己所做的努力感到充实且开心。”这个回答也是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我的妹几成长了很多。她说她开始理解导师发出问题的初衷,如果要应付自如,那么就要想得比导师更远一步,还跟我说,也许这个可以用于职场——比你的老板想得更远一点。哈哈哈哈,我不禁笑出声来。因为我好像习惯了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中穿上了“魅上”的伪装,习惯了当一个恪尽职守的执行者,习惯了觉得站在中间的位置得出的思考对于上层而言根本不重要...所以回到本篇的主题,这叫我如何能把工作当成玩呢?工作就是工作,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感支撑我认真对待工作。工作和生活要分开要平衡。
但是话说开来,“玩”不能用认真的态度吗?是不是可以重新定义“玩”?我认为,玩也可以认真的玩,比如练习瑜伽就全心全意地感受呼吸、冥想和每个体式。虽然我还是觉得目前的工作性质还是不适宜用“玩”这个字,但是每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其实就会把工作和玩融为一体,因为会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当你沉浸于迎难而上时就像在打怪升级,反而可以乐在其中。所以,如果让我定义“玩”特别是工作中的“玩”,我觉得除了上文提及的激发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现工作中的乐趣,解锁创造性的玩法外,还可以在被动地接受任务,享受迎接挑战带来的紧张刺激和不一样的快乐。哈哈哈,这样的解读也很有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