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学习
2014年我无视的五大设计争论

2014年我无视的五大设计争论

作者: 王世震 | 来源:发表于2015-07-31 16:55 被阅读225次

    原文:Top 5 design debates I ignored in 2014

    作者:Daniel Cook(Spry Fox首席创意官)

    翻译:王世震


    早在八九十年代,从事社区安全的人士首次爆发关于游戏设计的大讨论,一些衍生主题也不断涌现。比如以下五个:

    游戏的正确定义

    剧情与机制

    随机与技能

    现实主义的重要性

    休闲和硬核

    许多人仅仅因为发现游戏玩家只选择某些特定的游戏而大为恼火。然而,玩家只需要在网上点两下,就可以摇身一变为游戏设计师,来表达一些通用的设计事实。所以一些观点因为缺乏数据而变得生硬而缺乏说服力。从这里,开始了连锁反应。

    值得庆幸的是,社区开发者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时间推移,大量的游戏被开发出来。有经验的游戏开发商对于游戏设计如何起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细微差别。

    还有日益复杂的错误方法论与毫无意义的论点。说实话,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创造优秀的游戏,而不是为老套的设计派系而争论不休。

    本着成为一名有前瞻意识的设计师,以下是我在2014年忽视的五大设计争论。

    1.“游戏”的正确定义

    从业这些年,我看过无数关于“游戏”的定义,也在实践中尝试着用这些定义指导我的工作。但没有一个定义对我来说是有用的。

    为什么无视

    如今游戏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一个单一的定义往往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问题:

    过于宽泛:无法提供任何方向或指导。

    过于狭隘:忽略了游戏的系统、思维、艺术等方面的有用的工具和影响。

    过于复杂:只对那些关心敏感问题而不是游戏本身的律师有用。

    应当讨论的问题

    我专注于探索和发现有用的设计工具。就好比,我只需要按我所需使用锤子和钉子,而不用去管“木工”的定义。这同样适用于游戏。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应当是——寻找能被聪明的设计者广泛使用的工具,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工作。所有的工具都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用一种工具解决所有问题。就和木匠铁匠所使用的工具一样,要想灵活使用一项关于设计的工具,还要学会一些技能。这些工具不是一个黑盒,你扔一个问题就会返回一个答案。

    建议

    构建你自己的设计工具箱,并掌握它们的用法。在合适的地方使用这些工具。不在纠结与“游戏”的准确定义。

    2.剧情与机制

    我们的科学曾经面临过这样的理念,即人类的某些特定行为完全受到遗传或环境影响。经过证明这只是对于最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遗传素质、环境因素与反馈循环的简化。叙述(讲故事)和机制(因果效应的系统)也具有同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为什么无视

    人类大脑从来不会基于系统去理解世界。它也不会基于叙述去理解世界。记忆,学习,情感,触发物,因果关系等等元素都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对于环境机制的适应,并对此作出社会反应。

    所以所谓的“叙述vs机制”也就土崩瓦解了,因为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将这种争论真实的演绎出来。我最喜欢的例子:一个骄傲自大的传统媒体与游戏独立开发者爆发冲突。双方为了行业中的权威和地位进行了一场愚蠢的争执。而这一切与制作游戏毫无关系。是吧?

    应当重视

    一个现代的讨论应该包括——

    1.我的游戏中使用了哪些模式?

    2.我们如何执行学习和架构?

    3.游戏循环的促进因素有什么影响?

    4.我们是该加强还是减弱系统的因果性?

    5.什么是节奏系统?

    6.叙述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我们工程师能否人为激励这种角色?

    像互动循环或情感工程等理论便整合了叙述与机制。在创造优秀的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被迫把“叙述”与“机制”分开来观察它们在实际中的表现。让我们讨论互动系统中的故事,世界创造和机械技术等内容的综合。

    建议:

    想想叙述是如何从现有的机制中诞生出来。想想主题是如何通过激活现有的心理模式去解释机制。我们需要的是综合模式。所以请忽视对立的二分法。

    3.随机性vs技能

    80年代的野战游戏复兴了。人们认为随机性不如纯技能游戏中那般成熟且缺少策略性。

    为什么无视

    随机性只是另一种设计工具。与技能一起使用的话,它便能够创造出一些让人惊艳的游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一再地证实自己对于《文明》,MMO,三消游戏以及各种类型的纸牌游戏的喜爱。不管是益智游戏还是策略游戏,随机性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随机性系统伴随着各种精通。“随机性”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精通元素。即学习属性,管理选择以及适应新环境等等。甚至是老虎机也可以设计为带有精通元素的游戏。

    游戏包含循环。随机性输出永远都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会作为游戏内部经济的组成部分。随机性通常都是创造策略变量和环境的必要工具。

    存在许多不同且稳定的游戏形式。并非所有人都在追求能让自己控制别人的技能型游戏。有些人只是为了放松,社交等等目的去玩游戏。当设计师面向这些玩家设计随机性时,它便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工具。

    应当重视

    哪些游戏会基于有趣的方式使用随机性?

    你的游戏是如何将随机性当成一种技能?

    随机性是如何映射到讨论中?

    是否存在其它讨论生成元素?复杂性,社交,反馈等等。

    我们该如何帮助玩家更好地经历游戏过程?

    建议: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随机性。创造一款带有随机性的游戏也是关于一种精通。如果你是一个将智力看得比机会重要的人,那么你应该学习如何为别人创造游戏而不是为自己。

    4.现实性

    在过去,未来主义者总是在出售游戏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理念。我们不断营销这样的理念使之逐渐变成一种教条。你会为了实现梦想购买一台新的主机,一张新的电子游戏纸牌,一台新的计算机。你会认为1080p是对于Holodeckian的奋战。

    为什么无视

    图像或模拟中的现实性不再是大多数游戏开发者的主要目标。实际上,这不再是一款成功游戏的必要元素。在我们不远的未来时代,你甚至可以忽视现实性并从《我的世界》或《智龙迷城》这类型游戏中赚取数十亿美元的利益。

    现实性拥有立基吸引力。这是一种能够吸引次文化群体的美学选择。卡通,文本以及其它具有风格的表现形式也具有这样的吸引力。

    现实性可以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当我们不知道到底什么元素才能吸引玩家的注意力时,我们便会大量地复制现实性。这是一种浪费大量精力去创造某种有趣内容的突击销售法。不断增加的游戏开发成本的部分原因便是过度追逐现实性。

    模拟会增添设计风险:许多模拟元素很复杂且难以操控。它们同样也难以带给玩家情感上的满足感。如果在坚持于机制上的现实性的同时尝试着模拟创造一款有趣的游戏,你最终只会看到一个失败的游戏设计。

    游戏同时也是内在的价值系统。它们就像数学中各种分子能够组成有趣的内在关系。像《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游戏便拥有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价值。

    当玩家想要追求现实性时,他们往往不是真的在追求现实性。根据玩家对于现有心理模式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现实性的欲望。他们对于现实性的需求可以是:新玩家想要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理解抽象系统的比喻。或者资深玩家指出不必要的边界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带有现实性以外的解决方法。

    应当重视

    对于你的用户来说什么才是有效的图像风格?

    如何权衡图像风格,游戏制作与预算?

    怎样的系统是不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表象?

    我们该如何创造具有游戏风格,卡通风格,带有丰富的信息的超现实虚拟现实游戏?

    建议:怎样的实利反馈才是你的游戏真正需要的。你应该投入图像资源去创造那些真正吸引人的元素。系统到底需要怎样的模式才能创造真正丰富的游戏玩法。你应该投入设计资源去创造带有深意的小型规则集。当有人要求现实性时,你应该尝试着去明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5.休闲vs硬核

    我们面对着一种文化定势,即认为休闲玩家是基于一种方式行动而硬核玩家则是基于另外一种方式。让人惊讶的是有无数设计决策都是基于这种定势诞生的。

    为什么无视

    休闲和硬核定势是源于人们典型的刻板印象。它们将会导致设计师们作出一些错误的设计决定。

    许多定势其实都是错误的:哪些游戏拥有最长的平均游戏时间?不是主机游戏或PC游戏。而是掌上游戏,特别是那些更具童趣的任天堂游戏。玩家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玩游戏的时间长于主机游戏。当我着眼于数据时发现大多数“休闲”或“硬核”游戏的定势是错误的。

    一款特定的游戏中总是存在许多变量:你将在任何合理的游戏复杂性中找到更多不同的游戏风格。每款游戏都是一座居住着许多不同人的巨大城市。平均值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如何完善游戏状态。

    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基于服务的游戏正在通过完善游戏玩法而提高用户留存。女性玩家不断增多。主机拥有者的年龄也不断增长。许多关于目标用户与游戏风格的经验教训都发生了改变。并且在未来这种改变还将继续。

    我认为“休闲”或“硬核”其实就像是“游戏玩家”或“斯金纳箱”这样的部落标签。它们就像是加了一层装备的定势,用于强化我们可以察觉到的群组界限。在现代设计(或市场营销)讨论中它们没有多少立足之地。

    应当重视

    为了获得优势你将如何摆脱基于廉价定势进行思考?

    不同的群组在你的游戏中具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你的游戏群组具有哪些动机?

    你是如何使用不同的元素去吸引不同的用户?

    你是如何基于活跃社区而通过迭代去创造带有目标的立基游戏?

    我个人倾向于创造“休闲”化的游戏,但同时我也会不断感化那些习惯了无尽的教程,过场动画和快速反应事件的“硬核”玩家们。一些30,40岁的女性玩家对于逻辑,计划和创造性思维等内容具有强大的耐性。她们是依赖于复杂的游戏而成长。如果你是透过“休闲/硬核”去看待世界的话,我的市场也就不复存在。幸好这个星球上的无数玩家只是想着单纯享受游戏乐趣。

    建议:没有人真正在创造“硬核”或“休闲”游戏。充其量我们只是在使用市场,群组和分销渠道在玩家心里获得暂时的落脚点。然后我们将整合玩家的复杂性。了解他们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创造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玩家的有效解决方法。

    对于2015年的设想

    如果你发现自己遇到了这5个主题,那就避开它们。我们的创造性是有限的。你应该将时间投入于一些具有生产性的内容中。

    老师总是会传播这些模因:应该教授一些更现代的游戏设计工具。避免那些经过证明是错误的教条。

    学者将解释这些理念:不要再创造一些天真的理论,应该参考来自实践型设计师的微妙数据。

    游戏设计学生将啃食这些骨头:讨论一些过时的内容会导致你一事无成。相反地你应该去创造真正的游戏。围绕着自己的实践展开设计对话。如此你将能够更快地学到更多内容。

    谁知道基于过时的设计理念的对话会不会结束。玩家及其无数衍生物(游戏邦注:粉丝新闻,论坛活跃者,文化评论者等等)将继续谈论这些主题。有些人只是出于乐趣进行谈论。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身份。有些人则是为了业务。也有些人是出于情感去谈论自己的游戏体验。

    所以这些愚蠢的设计观点将变成真正的传统,或至少是让人苦恼的定势。这就像对着电视机里的足球比赛大声吼叫一样。当然了,玩家并不会进行具有技能型的对话,所以我们不应该基于同样的标准去评判他们。

    作为游戏设计师,你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应该识别出自己何时会变成一个无知的玩家或学生。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你应该尝试着与其他设计师进行直接的交谈。一起创造有用的工具和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4年我无视的五大设计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qv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