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闲逛的第26个年头,这26个年头里,前几年有很多的梦想:我想当奥特曼,我想当宇航员,我想当大老板...爸爸妈妈可高兴了,给了我最爱吃的大嘴巴子...大嘴巴子是凭空捏造的,但是批评教育总是有的,批评我年少无知、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从小要勤读书、好读书,才能成就未来的丰功伟绩巴拉巴拉,直接就把我给洗脑了。
我发现中国式父母就是这样,总是把读书视为通往成功的必要也是唯一的途径,把书读好才是真本事。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个目标拼命地去扼杀孩子的梦想,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自由。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父母还不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对我所谓的批评教育现在看来最多也是语重心长、敦敦教诲罢了,只不过曾经的自己太过叛逆,不懂而已。
虽然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一直都在,只不过变得越来越务实,举个例子来说,高一时我的梦想是考清华北大,可能这个梦想跟我只知道这两所大学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到高二时我才发现前面这个梦想有多不切实际,于是受到表哥的影响,我的梦想变成了考个浙大就行,毕竟是全国排名第三的学校,堪堪能配得上我的身份(这次纯粹是因为自己好高骛远),当然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而且骨感,就像是肉包子一样,想象中的肉包子皮薄馅足,但是现实中的肉及其骨感,咬三口不见肉,于是愤怒的你只能用肉包子打狗去了;到了高三,对大学有了足够的认识,对自己的真实实力也有了清晰的认知,于是决定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考个普通的本科就行。我们13年高考,那年正好取消三本,你可以想象当时我的压力,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高三成为了我高中唯一完成梦想的一个阶段。这些故事在我成为班主任后经常给学生讲,学生当个笑话听,我也权当自嘲了。

在社会强奸你之前,大学往往会先进行一场前戏,现如今回想大学时光,我悲哀地发现,我的梦想从大二起就几乎完全消失了,有的只是短浅到眼前的目标。我在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后曾计划和朋友去云南来一趟毕业旅行,为此两人拼命打零工赚钱,一个月后发现来回机票刚刚攒齐,才发现这个计划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于是云南游缩水到山东游再再缩水到济南泰安两地游。
毕业后梦想与人生越隔越远,26个年头已过,自己离而立之年也越来越近。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却越来越差;自己年龄不小,催婚力度也越来越大。更不说房贷车贷一系列的了。我曾经也有一些时刻想过抛弃杂念,出去闯闯,就像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与管春那次漫无目的的旅行一样,不带任何想法,只为放飞自我,这足够令人心生羡慕了。但是故事归故事,即使是真实的也是属于他人的,对于我来说,现实与梦想却总是背道而驰,令我痛苦不堪。

三毛曾经说过:“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豁然开朗,与其悔不当初,不如去认真地过好现在,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一步步走下去,既然人生与梦想已经出了偏差,不如重新规整自己的梦想,让自己做自己的风向标,也就不再重蹈覆辙了。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
梦想在南,人生在北。
己不由心,身又岂能由己呢?
一切皆是妄谈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