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7886/3056efab99911cfa.jpg)
去了趟大悲禅院,想出了许多问题。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津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
大悲禅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等古典殿堂式建筑。禅院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大雄宝殿内珍藏有从魏晋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萨造像几百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每天来大悲禅院进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在每一座殿堂前,每一尊佛像前,都能看到信男善女们的身影,他们或是焚香上供;或是双手合十许愿;或是跪拜求佛,其做派,你都不好意思怀疑他(她)们的虔诚度。
佛以慈悲为怀,即: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皆在减轻他人的痛苦,脱度众生;佛讲究因果,即:有“因缘”必有“果报”,意在劝人为善。
焚香许愿,跪拜求佛之行为,不仅仅在于形式多么庄重,更在于心的虔诚。有一句话叫“心诚则灵”,抛去其唯心的成分,真髓就是“一心向佛,身心合一”。倘若谁是心有杂念,甚至与佛“貌合神离”,只是把拜佛当成“装饰人生”的道具,就真的很无趣了。在“身心合一”这一点上,我尤为钦佩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他身有娇妻艳妇,家境富足无忧;他多才多艺,在书法、诗词、音乐、绘画、篆刻、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一旦悟透了佛经禅道,便义无反顾地净身皈依了佛门。她娇美的日本媳妇雪子到杭州劝他回头,他一句“叔同已死,请叫我弘一法师!”便与雪子诀别,开启了自己的灵魂生活。
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心无杂念,一心向佛”!
君不见,有的人这边来拜佛求愿,那边却会为尘俗名利与人争斗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些心怀邪念,做了坏事的恶人,也会装模做样地表演出“吃斋念佛的把戏”;有的人要专程去寺庙里拜佛许愿,却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两尊真身活菩萨——父母,在寺庙里他(她)是拜佛的香客,在家里却是顶撞父母,对父母大吼大叫的主儿,这种舍近求远,拿班做势的拜佛还有什么意义?
诚然,拜佛修身是需要一定的形式,但不要看重形式,更不可迷信于形式,就像不要迷信于外表光鲜者一样——保不齐在那光鲜的外壳下藏着个烂裤裆呢。
大悲禅院是一方清净庄严的佛教圣地,处处洋溢着宁静和慈悲的浓郁气氛。那些殿堂门上的楹联,门楣上的箴言,墙壁上的金句,无不流溢出佛的思想智慧。如:两烛燃残观法界 万缘放下见真心;休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身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而有余。等等。随意从中挑出任何一条来,只要你能真心去践行之,都会让你的人生丰满起来,大放异彩。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同为世界上的三大教派,从教义上说,都具有道德指导、提倡仁爱、劝人为善的共性,但又各具特色。基督教强调耶稣是救世主,伊斯兰教明示安拉是真神,其信徒与救世主、真神之间似乎有着从属关系。而佛教着重的是信徒们的自我修身养性。我并不排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我个人认为,佛教的宽容度、平和性与前两者相比,也算是它的特色了。
我翻阅了一下历史,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两大教派都与宗教战争有染。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法国宗教战争,西欧天主教与穆斯林之间的“十字军东征”,美国的南北战争,还有时至今日战火频仍的中东战争,等等,这些都是铁的例证!不承认不行,这些宗教战争无疑是给参与其中的教派脸上抹了黑。相比之下,佛教却是干净了很多,脸上是没有宗教战争污点的。
佛教也有教派之别,抑或是教派之争,但绝没有激烈到“舞刀弄枪”的地步。特别是在中国,儒、释(佛)、道三家共存,不仅没有过激的争斗,反而能优势互补,彰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就曾主张“三教合一”,他把儒、释(佛)、道之间的关系形象的比喻为红莲、白藕、青荷叶(注:释<佛 >:红莲、儒:白藕、道:青荷叶),是一个各有其形但又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来到大悲禅院,恰如给灵魂洗了个澡,经过一番“佛道禅意”的洗礼,洗刷去了我们内心的一些尘埃,让我们有了一种心明眼亮,灵魂通透的愉悦。禅院山门殿门楣上的一副楹联说得极好,上联:来此作甚 下联:莫向外求 横批:心即是佛。此联是在明确地告诫我们:净化自己的灵魂,就是最好的参拜!
我们是普通百姓人家,并非遁入佛门的出家弟子,故,不必遵规守矩于佛门的清规戒律,更无需像弘一法师那样空净如洗般的皈依佛门,我们若能够做到:多施善行、常怀仁爱之心,足矣。
末了,抄录一首《菩提偈》,如下: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常拂拭
莫使有尘埃
是的,桌子几天不擦,就会落满灰尘,灵魂不净化,也会心生杂念。如此看来,经常给灵魂洗个澡,还是很有必要的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7886/d689132f1ba890b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