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态度决定生产力
很多事情态度是第一,专业能力是第二。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做好一件你觉得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你决心要认真做了,并且过程中也认真做到了,你得到的回报,通常都是高于你的最低标准的。
比如,我最近帮助策划了几个小活动,本来想靠专业能力提几个建议,但后来发现不仅仅如此,我还可以主动去帮助对方完成一些事情。但做的过程沟通不及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想放弃,毕竟这些事情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帮忙而已。
但后来还是理智战胜感性,全程帮助对方做了活动运营,结果还不错,比预先的成绩好了230%,朋友惊呆了,我也在运作活动过程中,得到另外一个客户文案。
02、定位不是简单的细分
有很多书特别难读,比如特劳特的《定位》。作为营销排名最靠前的营销手册,很早之前我就读过了这本书。
但当时我读这本书时,也只是简单的读完,没想过深读,最近开始“咬牙切齿”读了几次后,终于发现了这本书的秘密。
我觉得有一个特重要的观念很影响我,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细分领域的问题,而是你要为定位这件事情做的思考和接下来的动作。
哎呦,这个点我还真的是没有认真去思考。
下午思考这些点时,发现我最近半年犯得错误极多,看起来几个项目做的风生水起,但其实有一些项目并不相连,导致资源没有联合起来,浪费了不少时间。
越付出,越得不到大成绩,消耗了时间。下午整理了思路,准备重新折腾。
03、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聪明才是更好的办法
我很多思路是对的,但我的方法是错的。
可能是双蓝手的原因,我这个人比较迷恋:自己努力。
我就是觉得付出大,才过瘾。越是付出大,得到的成绩,越觉得安心。
这其实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能靠智慧,就不要迷恋自己的实力。这句话猛一看很晕,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比如,有些朋友很会设计产品,但是策划不行,根本不知道一个课程怎么才能到用户手上。这个时候,就需要策划给力的同学帮忙。
这样一结合,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而我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比较迷恋个人实力,但凡自己能做到的,绝不愿意让别人帮我做,因此我就活成了另外一种模样:很能挣钱,但自己累的像个傻叉。
形象不?你看我日更结束后,还得写完一篇3000字的拆解逐字稿。
因此,多动脑,别光动手。术业有专攻,不需要什么都会,精一行,是最大的智慧。还能多休息,多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