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因而,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或不追求)智谋的名声,也(或不追求)没有勇武的功劳。他所进行的战争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平时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严明,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感悟】
我们阅读《孙子兵法》一定要深刻理解孙子的全胜思想。在全胜思想的指导下再来理解各章的内容就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
一个善于战斗的人追求的是最终的胜利。不能够去追求表面的智慧名声和勇敢的名声,虽然胜利后这些名声自然会来,但是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要杜绝这些名声的影响。比如韩信在指挥背水一战的时候,就受到对方的将领嘲笑,笑他不会用兵。但是韩信不为所动,全心全意创造胜利的条件,最终在士卒未练,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经过韩信的精密筹划,把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追求到了全胜。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也有这样的情形。那就是顶着各方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正确战略。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最后的胜利。首先用守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避开敌人的锋芒,反复骚扰敌人的后方,断掉敌人粮道。然后等待战机的出现,细心发现敌人的破绽,最后在敌人败退之时,一举将其击溃。
由此可见,他长期的等待,就是在秘密地创造胜利的条件,一当胜利条件成熟的时候,就果断地出击,一举成功。平常他们干什么呢?就是修明政治,严明法度。在这一点上精明的将领都是从根本上入手,这个根本就是令行禁止。为了达到令行禁止,孙武不惜得罪夫差而杀掉夫差身边的两位宠妃以立威,齐国的司马穰苴不惜得罪齐王斩杀齐王宠臣庄贾以立威,就是为了修道而保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