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为什么“疯魔”才能“成活”?

为什么“疯魔”才能“成活”?

作者: 思考着的许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9:32 被阅读0次

这是许一一的人间3000问的第四问。

不疯魔不成活。

说到这句话,我每次第一眼浮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小豆子。

当然说的不是食物,而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为戏而疯,戏比天大,然而并不尽然,我觉得不仅是戏剧的戏,还是人生的戏、时代的戏,这些共同促成了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的“疯”。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仿佛我们印象中有不少伟大的“家”,因为“疯了”而最终成就了一番重要的事业。

其实说疯魔,更多的是带有些微夸张的强调,我觉得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状态。

考证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就是京剧界的行话,想来戏剧界这样的“疯人”真的很多,包括其他的和艺术有关的门类,可能艺术本身就是带着感性的创作,更容易走入这样的状态吧。

曾经有人问雕塑家罗丹,你的秘诀是什么,他淡淡的说:“工作,不停地工作”。

所以这可能就是这种状态的解读:它代表一种反反复复、永不停息。

今天很多人谈到创新,很多领域都在说,都在提倡,但是我作为旁观者,经常会发现很多人、企业都是使错了劲。

这个世界是辩证的,创新的本质其实是守旧,不是说不管不顾死脑筋,而是你看罗丹,他的作品够“新”吗?当然,他不断地在改变,在提升自己的雕塑水平,但是不变的是技法的基础,熟能生巧,熟练、坚持、不知疲倦的打磨,这才是创新的前提。

除了艺术领域,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为什么要“疯魔”才能“成活”,因为不到那个份上,可能真的就是在浮于表面,扎不深、做不透。

很喜欢一部纪录片,大家可能也看过,叫做《寿司之神》,打荷五年才让学做米饭,对于食材苛刻到极致,日本这样的“匠人”有很多,可能一辈子做一件事,但是那也就熬成了大师。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个世界上几乎说到成功、说到伟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状态,一生、或者至少一段时期,只有一个目标、反复地、不停地实践,然后加上重要的天赋,这“活”也就成了。

有人要说了,你这话也不全对,比如马云先生,他的阿里巴巴不就是什么都涉足吗?如果一定要举这样极端的例子,其实一样可以印证,阿里巴巴真的是什么都涉足吗?那你就错了,阿里巴巴只有一个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它。

是不是已经有了答案?为什么疯魔了才能成活,因为不疯魔,你连真正的活的一手都看不见,更别说成就属于自己的“活”了。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人,一样很努力,但是就是离成功、离大师一步之遥,这就是我前面已经提到的“天赋”。

坚持是人人都可以后台实现的,但是疯魔,说实话这个状态也并非人人可以达到,其实就是应了那句爱迪生的经典的“误会”,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后面有一句是“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必去强求自己达到这样的状态,即使成不了活,能够用心地、愿意摒弃种种诱惑坚持到底的,即使缺少了那天赋与灵感,你成不了活,但你也一定能成事。

这个过程一定是枯燥的,我看现在有人做广告说什么“快乐学习”“快乐读书”,都是胡扯罢了,学习、努力就是一段苦旅,尝到苦的时候,你离疯魔成活也就不远了。

愿此时对未来犹豫不决的你,可能看到今天我的这篇小文,可以捡拾起面对未来的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疯魔”才能“成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ci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