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午夜,每到午夜时刻,我总是思绪万千,一个人的时候,更能够静下来,便开始思考昨晚院迎新晚会首演《春景》。

“融”
昨天我说到,进入学术界,成为一名“学者”,“融”是第一步。那么,关于排练与演出,“融”也是重中之重。
这一周的排练与演出,虽然辛苦,不夸张的说,长时间抱琴让我腰酸背痛,但是我乐在其中,很享受的感觉。
关于《春景》,我们的丝竹乐队所有的伴奏都是即兴的,也可以说是原创,在琴歌《春景》的基础上,二度创作加入丝竹乐队与男女对唱。
指导老师贺老师非常专业,最让我佩服的是,能够瞬间“入戏”。他让我看到超越“器乐”自身的音乐魅力。弹好一首曲子,演好一部作品,一定要“融合”在其中。那么,“融合”包含很多种的因素:
第一,要弹好乐曲“本身”。
第二,弹好乐曲“本身”的过程中,有了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了解乐曲“内涵”。
第三,了解“内涵”后,融入在其“意境”之中。
第四,融入其“意境”之中,便不由自主的能够在弹奏的过程中进行“表演”。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方法。这一周的排练,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处,诗歌与音乐结合,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充满感情色彩的,因为能够通过字、句深切的理解到音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才是真正的“表演”或“演奏”。
说到这里,我很庆幸自己在研究生选择了理论专业,在导师的帮助下,和同学的影响下,我的艺术修养逐渐提高了,思想修养也随随之提高了。
我想,也许这就是我的“初心”吧,一切都是我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