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在阅读这本《新世界 灵性的觉醒》,德国学者艾克哈特·托尔著,台湾学者张德芬译,回头来看,觉得阅读这本书是一件幸运的事。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本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固有思想观念、提升自己内在境界(灵性)的工具书,书中不掺杂任何宗教色彩,不包含任何有目的性的意识形态倾向,只是致力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作者的一些深刻的思想。
既然是工具书,在我看来,那就是用之为善则善,用之为恶则恶,我们可以从纯理性的角度去学习思考,但应该以向善的初心去使用它。
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以真正的自我行走于世间,参与生活的是我们虚幻的自我,即一个将真正自我的无限深度本质极度简约的所谓“小我”,小我更多的时候追求的是对外在形相的认同,也可以说是对物质形相、思想形相、情绪形相的认同,对这些外在形相的认同让我们的小我得以存活,并且将我们囚禁在自己性格牢笼里。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达到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帮助人们能够抗拒唯物主义和物质性如万有引力般的吸引,从而超越对外在形相的认同,最大程度压缩小我的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将真正的自我内在灵性凝练出来,也就是达到所谓的觉醒或开悟的目的。
针对这一观点,作者具体阐述了小我与事物的认同、与身体的认同等与外在形相认同的具体表现,详细讲述了小我与外在形相认同的动机原因及可能引发的危害,并为超越这种认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可否认作者的分析合情合理,深刻揭露出了现实存在而常被忽视的小我与外在形相认同导致的诸如疾病恶化、心理疾病多发、社会人心浮躁、战争易发等弊病,确实增强了我们的危机感和寻求超越与外在形相认同的紧迫感,但是,作者可能由于目的性的需要,在言语表达中忽视了一点,即适时的一定程度的与外在形相的认同有时可以发挥积极效应,我们中国人讲究对立统一的阴阳观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即阳,阳即阴,世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正反两面,凡事有利必有弊,只是因具体情境不同,利弊之间此消彼长罢了。与外在形相的认同也有其利大于弊的时候,例如在小我追求与事物的认同方面,合理地正能量的对与某些事物认同的执着于个人而言,可能会提高其自身价值,从而避免了因个人价值无法跟上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一些次生危害,于社会集体而言,可能会创造更多地社会集体价值,为社会集体的发展、人类整体的进步提供助力;在小我与身体的认同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正向的与身体的认同会对提高健身意识、完善自身、延缓个体衰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对于超越与外在形相的认同这一追求,我们在看到其益处的同时有必要对可能由此引发的极端情况保持警醒,这一点可以从历史长河中找寻证据,老子、释迦摩尼、耶稣等一些先贤大哲可能是相对早期的人类中的觉醒者(开悟者),在超越与外在形相的认同方面应该算是成功典型,吸引了后世无数人追捧,人们期待着能跟随他们的脚步成功超越与外在形相的认同,进而实现觉醒(开悟),这其中确有成功案例,但是一些因此走上邪路的也不在少数,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的产生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超越与外在形相认同的畸形追求,历史经验证明,对于人类中的绝大多数而言,无正确边界的畸形追求超越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很可能会演化为对自我束缚的无底线的挣脱,从而追求绝对的自由,而人类如果实现了绝对的自由,以当前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平来看,无疑是自取灭亡的序章。而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这也是人类制定法律永恒的初衷,法律就是人类为避免绝对的自由而给自己制定的束缚,其作用更多的是确保人类的永久延续。所以,真正的有识之君或眼光长远的国家始终都会坚持推进、不断完善法治建设。
正如作者在书中表达的观点——我们所知的只是我们有能力可以知晓的,而非事物的所有。古人也有句老话——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说话。最深刻的认知是无法用言语描述详尽的,对于追求超越与外在形相的认同进而实现觉醒的有志之士而言,照本宣科或一味追随先贤足迹不如于红尘万丈、世事沉浮中寻得拈花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