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最近,连续2天有人向我借钱,无论是借钱方式还是金额,都惊人一致,我也视其表现给出应有的态度:坚决不借。当然,那些说我不通情达理、小气的言论,除了证明自己无知,我完全不Care。
今天,我想简单谈谈对借钱这件事的看法,包括借钱心态、借钱方式、借钱注意事项和由借钱引申而来的金钱观。
一、借钱心态
据我观察,不少人在借钱时容易意气用事,他们认为帮助好朋友、好哥们理所当然。殊不知,这种借钱心态并不理性,可能会吃“谈钱伤感情”的亏。当你和你好哥们金钱往来顺畅时,这句话不成立,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朋友之间金钱往来总会发生磕磕绊绊。
当你的朋友还钱时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甚至试图让时间冲淡记忆,即便金额再小,也会让你对朋友的印象大打折扣,双方情谊难免受到冲击,“谈钱伤感情”成为现实。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必须从借钱的源头抓起,端正借钱心态,保持理性,千万别低估钱对朋友、亲人之间感情的影响。
二、借钱方式
我不借钱给上述两个朋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借钱方式不对,我总结他们犯了两个严重错误:
一、微信沟通逾越底线。借钱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再加上存在“谈钱伤感情”的风险,正确姿势是面谈,诚恳地表明借钱原因、金额和还钱期限。当然,考虑到工作繁忙见面不方便,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电话沟通,但这是底线,微信沟通属于逾越底线的行为,我绝不能接受,即便关系再好也不能对借钱方式放松要求。
之所以我鄙视微信沟通这种借钱方式,一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诚意,二是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其中,微信文字沟通比语音沟通更烂,因为当聊天内容中涉及金钱时,微信官方会予以提示,原本就反感通过微信借钱的我,看到微信提示,无论真假,都会迅速结束聊天。
二、还钱承诺毫无用处。上述两个朋友在谈及还钱时,都提到“短则XX天,长则XX月”。抱歉,这一没有说服力的承诺完全不能打消我的疑虑。一是因为这不过是为了达到借钱目的的手段而已,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才能愉快地玩耍,这一道理不难理解,当对方作出还钱承诺时,其真实意图是为了成功借到钱,而不是真的如期还钱。至于还钱,好一点的是根据自身还款能力而定,差一点的是到时候再说,但无论好与坏,如期还钱都只是个梦。
二是即便签字画押也然并卵。前文提到的还钱承诺通常是以口头的形式答应,不能作为被法律认可的证据使用,口说无凭嘛,而且很多人基于信任关系不会这样做。如果你借钱时更谨慎,与借款人签字画押,各自保留一份,可以当作证据使用。不过,即便借贷双方签字画押,也只是买个心安而已,起不到如何作用。当你的朋友未能如期还钱,你也不能把他怎么着,一方面碍于双方交情,另一方面犯不着为了这等小事诉诸法庭,而且打官司成本高。
三、借钱注意事项
从投资角度看,借钱是个风险极高的投资,一是因为原本这笔钱可以用于其他地方,比如理财,借钱使你丧失潜在收益;二是可能面临还钱缓慢甚至遥遥无期的尴尬,N次催债让你累觉不爱,原本是好心帮忙,到头来不仅没捞到一点好处,反而让自己愈发被动,我深有所感。
万万没想到,这种狗血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让我心力交瘁,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因此,我对借钱极为敏感,加上前文提到的负面影响,使我在借钱这件事上变得尤为谨慎。当然,我并没有完全把借钱这扇门关上,遇到信得过且还钱给力的人借钱,我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经过这次惨痛教训,我总结借钱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审视人品,审视对方人品是重要环节,必须擦亮眼睛、多方打听确定其真实品行,尤其是还钱的具体表现,远离不靠谱的人;二、不借朋友的朋友,朋友借不借尚需要掂量,朋友的朋友更不能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完全不了解对方,借钱经手次数增加,风险随之上升,朋友的背书可信度值得斟酌。
三、还钱承诺,审视对方人品时要特别注意收入支出情况,掌握这一重要信息有利于对其还钱承诺做出正确判断。借钱时,多观察对方对还钱的表态,如果是模糊带过,你要格外小心;如果是态度明确且诚意满满,你也不能掉以轻心,此时事先掌握的收入支出情况开始起作用,可以算笔账,能在期限内攒够还钱金额,那就答应借钱,反之对方再有诚意也坚决不借。
四、由借钱引申而来的金钱观
借钱并不局限于借钱本身,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金钱观。当然,考虑到每个人工作、家庭、境遇不尽相同,不能简单把借钱与贫穷划上等号。在我看来,借钱只代表当下一个人处于缺钱状态,不能决定其未来经济实力的走向,但可以反映出其过去大致的经济情况。
我总结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工资不高或涨幅慢,一遇到突发或应急情况,需要大量资金时犯难,远超出其承担能力,不得不靠借钱救急;二是月光族,或许你会说,月光族与工资高低无关,但我想说,工资高的人更有资格当月光族,尽管他们面对突发情况时也陷入被动,但其经营的社交圈会助力转危为安,反观工资低的人当月光族无疑在作死,想借钱时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可行的借钱对象。
三是无理财计划,有些人工资不错、也不乱花钱,照理说有一定的积蓄,但短时间需要筹集大量资金时,他们往往难以从容应对,我认为问题出在其没有将钱盘活,不仅缺乏理财观念,更缺乏长远的理财计划,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好好利用现有资金进行钱生钱,属于典型的浪费,实在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