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在现代的工业、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螺丝螺帽。那么很多人人会好奇,工程塑料是怎么在国内兴起的?我们先说一下,沃府新材料在行业内已经有18年的经验。沃府是改性尼龙领域一个中高端的品牌,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OA设备、IT、通讯、电子、电工电器、建材等多种行业。所处位置为工程塑料领域的中高端的地位。那么,就站在沃府新材料的视觉下带大家了解下,在工程塑料兴起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一、国外企业入驻国内的渠道
所有的商业,都离不开他们一个共同生存核心:客户。国外的厂商渗入国内的缘由,自然是来自各行业需求自我更新的源动力,于是很好的一个契机便自动吸入着这些那个时代的新材料技术。这些客户中,不乏是一些顶尖科技、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各种领军行业的公司。可以看出,工程塑料的客户端,其实可以很高端。
不过,即使客户很牛,那么能够渗入国内的制造商,也不弱,很多也是跨国性质的企业,甚至是享誉百年老店称号的世界百强企业。行业名气较大的就是比利时SOLVAY,美国通用电器GE,杜邦DUPONT与陶氏,德国的巴斯夫,荷兰DSM,英国威格斯,意大利兰蒂奇,韩国LG等等,不过有些品牌不仅限于工程塑料,其他领域也有着非常强的渗透力。直到最近,国内对原材料己二腈ADN没有生产能力,自然就只能依赖进口,容易被国外的相关企业控制价格。
入驻国内的企业是一种如何的生存状态呢?不外乎有两种。
①代理商运营。
就说下通用电气公司GE,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自从托马斯·爱迪生创建了通用电气公司以来,GE在公司多元化发展当中逐步成长为出色的跨国公司。它也有塑料事业部,在2007年以116亿美元出售给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IP)。它当初进入大陆的时候,虽然有自己的技术和销售,但是不直接对国内的客户群,而是通过国内大的代理商,由于当时国内很多企业不具有进出口贸易权限,这种方式让其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类似的还有杜邦公司等。不过为了避免价格混乱,导致利益受损,通常这些代理机构都能回自我约束,采用最终用户登记制度,无论是代理商还是企业都能共享这部分的资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代理商之间的恶意价格战。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进入国内较晚的企业,或者产品实力较单一的企业,也会选择这种方式进入,这种好处是让其更专注产品研发,销售也会有相关团队为其开发市场。
②工厂自销。
原德国拜耳即现在的科思创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上海建了个30万吨的PC生产基地。主要是自建销售团队,同时延续之前的代理商的业务,保持了客户渠道不变的方式。不过即使如此,多少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部分冲突,不过其在PC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其还是能够掌控的。
二、国内改性工厂销售模式
由于工业需求增大,带动本土改性工厂的迅速发展。
沃府新材料也是众多改性厂家中排名靠前的企业,除了研发技术领先,定位全球化生产,员工股权激励,销售区域负责制度,有效的扼制恶性循环的价格战模式,让产品更专注,销售思路更清晰,更能够提升销售市场占有率。目前企业龙头,广州金发科技由于早期就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因此在市场上也有一定地位。但是国内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依然还有很多改性企业,甚至有些公司已经成功上市,说明国内市场在工程塑料这块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三、贸易公司的商务模式
根据资金实力、财力、技术的不同,不同的贸易商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① 走快销模式。只谈价格,没有什么售后及其他服务,这类更多面对的是下游厂家而非终端客户。
②国外企业的代理销售。授权的代理商一多,管理无序容易导致市场混乱,容易被洗牌。
③批发转手模式。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跨境交易更为便捷的情况下,利润被压薄,因此这类贸易商显得生存越发困难。
④通过二次加工,再售。这类企业有自己的技术含量及技术支持,实力较强,通过改性让产品更能适应客户需求,表现更佳的情况下价格比一般的进口原料价格要低一些,但是并不影响产品品质,广受大众的追捧。也是改性工程塑料快速发展的的原因,通过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产品技术含量越发增强,利润也随之增加。不过即便如此,工程塑料的生意是一个体量大,利润小的生意,因此大部分资金被客户账户、仓库库存占用着,因此通过资本注入进行运作,企业发展将会更快速。
显然,高速发达的互联网,与更为宽松开放的商业环境下,一些传统的商业逻辑自然会被淘汰,我们认为,改性企业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国内企业的重要方向,随着工业高速发展需求、技术能力的更新及活跃资本的涌入,国内工程塑料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出现全球性的经营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