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本书主要的地方:
1.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 检视 分析 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小学生级别,认字。
检视阅读就是粗读抓框架,动作:看目录、序、索引等,找作者想解答的问题,画思维导图
分析阅读就是细读,透视一本书
主题阅读就是按主题意思同时读一类书。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方法。
2.书的分类。总之干货类的书也分理论和实用。理论主要是解答问题,实用类书中是没有答案的,根本还是运用。解决这个可以采用721原则,1分听看2分理解7分练习。采用分类阅读法,不同材料不同对待。
3.做笔记的办法:重点处下划线,重点段落下划加侧线,目录处写框架结构,开头的空白处写这本书的亮点感悟,旁白处写理解和类比例子。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把书作为仆人,我们才是真正的主人。所以可以在书边做笔记,写的时候适合我们的思路,提高注意力,对不同的阅读层次有不同的记录办法。还有就是要带着问题读,在读后看看作者自己的问题是否解决,还是部分解决。
结合自身实际来想想,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的疑问是什么?需要作者帮忙理顺和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1.怎么透读一本书?怎样算透了?
2.为什么我对之前看过的书和电影等印象很弱,很容易不记得,是哪里出了问题?
看完之后回答:
1.透读一本书就是:理顺书的框架,了解这本书按照怎样的脉络排列组合,为何这么编排。对重点部分内容,
2.印象不深:主要是想的太少,理解收获不多,输出太少。没有把书真正读透,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没有思维导图和读后感输出。书看完还是他那本书,还是纸上的那些东西,没有形成太多的连接。
那怎么建立更多的连接呢?
可以参考高效学习的办法,多提问,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多思考评价作者的优点缺点。肯下笨功夫,多写书评感悟。书有限,感悟无限。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古人就说过,不懂笔墨不看书。
这本实用类的书籍所讲的方法,还是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去体会,再慢慢加入自己的方法:比如我觉得检视的时候画思维导图,看着书的时候旁边空白处写当时理解感受,开头空白页写感悟亮点,最后不看着书在简书里写书评输出。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