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 |《无声告白》——找回真正的自己

读书 |《无声告白》——找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 晓昕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6-11-07 15:31 被阅读0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看到开头的时候,还以为此书是悬疑小说或者是侦探小说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社会小说。从宏观上讲,它反映了美国社会当时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微观上讲,他讲述了一个家庭内部各个成员因为性格、沟通、外部环境等因素而造成的悲剧。

1.关于原生家庭。

心理学家们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这种观点在本书中得到了极大的印证。

詹姆斯出生在第一代的移民家庭,生活贫困,地位卑微,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融入美国社会,能自如的跟人沟通,交很多的朋友。于是他选择了牛仔这个最典型的美国文化课题作为研究的方向,选择了玛丽琳这个看上去普通自然的白人姑娘作为自己的妻子。

玛丽琳则出生于一个美国的单身家庭,由于一直性格要强和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她一直渴望出类拔萃和与众不同,她想做医生么?也许只是因为医生是她能够想到的最能与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距离的职业吧。

詹姆斯和玛丽琳结婚后,他们把原生家庭给自己性格的烙印带进了新生的家庭。詹姆斯送给莉迪亚那本《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书,他希望莉迪亚能受人欢迎和适应环境,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希望的是自己能做到这一点。玛丽琳悉心栽培迪利亚,期待她能成为医生,何尝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呢?

受人欢迎和成为医生,从本质上讲,其实都是蛮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谁愿意活在别人的梦想里,哪怕这个梦想最终实现,哪怕这个梦想令自己站在世界之巅”(摘自武志红《你就是答案》)。所以莉迪亚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夜发出这样的感概:“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宁人窒息。”

2. 关于沟通

詹姆斯和玛丽琳也算是一对有趣的夫妻,神奇的结合。玛丽琳爱上詹姆斯大概是因为他与众不同吧,他那独特的东方人面孔在人群之中是那么引人注目,跟玛丽琳的其他同学都不一样。然而詹姆斯最害怕的就是与众不同,他内心深处渴望融入社会,希望有很多朋友。

当然并不是说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就不能成为夫妻,不能组成很好的家庭。但是大凡幸福的家庭,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呢,我认为至少要能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感受。也许经过了沟通,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詹姆斯仍然不能融入社会,玛丽琳仍然不能成为医生,但我们至少可以理解亲人们的感受和所想。

詹姆斯和玛丽琳显然就是缺乏沟通的,比如说做助教一事,玛丽琳想的是从家庭妇女的生活中摆脱出来,而詹姆斯就觉得自己养不活妻子真丢脸。再比如说玛丽琳离家出走前那封并未写完的信,“重新造访我母亲的屋子之后,我想到了她,意识到我再也不能继续压抑下去了”, 玛丽琳想的其实是不想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被禁锢在家庭和孩子之间,那样平凡渺小的度过一生,而詹姆斯则自卑的认为自己的妻子一定是后悔嫁给自己了。

而至于他们夫妻跟孩子之间,更是沟通不畅。等到莉迪亚离开了,他们才发现她原来没有朋友,她根本不想当医生, 她原来一直都是孤独和不快乐的!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我觉得不是宠她哄她,不是每天放学回来首先亲吻她,而是真正的理解她,看到她真实的需要。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此书的结尾,“在这个夏天剩下的日子里,以及以后的很多年,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是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互相之间”。

3. 关于梦想

玛丽琳在母亲去世后回到故居,惊讶于自己竟然还是如此熟悉母亲的房子。她一直踌躇满志要活的和母亲不一样,但到头来才发现没什么不同,自己仍然是母亲的翻版。她想过再次去挑战梦想,但发现自己再次怀孕后,她的梦想随之永远破灭。“她的旧生活——舒适温暖,但压抑憋闷——正试图把她重新拉回它的怀抱。九个星期。她的宏伟计划只持续了九个星期。她的毕生追求黯淡消散,犹如微风吹拂下的薄雾”。

这样的情节和心理变化太让我感同身受了。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大部分人是注定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先挣它一个亿”只是个小目标,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只是个残酷的现实。

但是无法实现梦想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什么呢?是根本没有梦想,根本不敢去追求!内斯的梦想是有关宇宙,虽然被父母给无情的忽视了。但是莉迪亚却没有梦想,她所谓的梦想就是取悦母亲,实现母亲的心愿,因为她是缺乏安全感的,害怕母亲会再次离开,她所有的价值观都有赖于父母的认可,“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看到了身边太多的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而苟且的活着。当梦想不再有的时候,当自己的发展停滞下来的时候,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成长去解决问题,很自然的就把实现梦想的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成为捆绑孩子的枷锁……

作为个人而言,也许我们很难摆脱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也许我们的梦想最终只是个“梦”想,但家庭和社会无法束缚我们心灵的自由,去追求真正的自我在任何年龄都为时不晚。希望大家都能如此书封面所言,“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 读书 |《无声告白》——找回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看到开头的时候,还以为此书是悬疑小说或者是侦探小说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社会小说。...

  • 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Lydia死了...

  • 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 看完《无声告白》...

  • 【书架放大镜】第1期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是美国...

  • 真正的自己—评《无声告白》

    书读的很揪心:上高中的莉迪亚自杀了,整个家庭陷入一种恐怖的沉寂;可当你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一步步了解到她背负的东西...

  • 《无声告白》---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的缘分来自于爱奇艺文学,一天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爱奇艺文学图书馆活动,每个月有5本书单推荐,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个人...

  • 《无声告白》:成为真正的自己

    你越是想依靠感情和婚姻去拯救的,却越是得不到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

  • 《无声告白》-寻找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拜托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 莉迪亚的离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痛的一击,他们...

  • 如果你不想笑,就别笑。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是继《漫长的中场休息》后,...

  • 寻找自我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里的这句话,想必说出了很多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无声告白》——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jo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