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形容大学生的词很火——清澈而愚蠢的大学生。
初听这个词的我当然是很不服气,但却很贴合今天我想讲的主题。
清澈而愚蠢说白了就是单纯,单纯的原因其实很多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社会、过度的善良等等,但今天我想说的是思维层面。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影响我们的认识,最终决定我们的行为。
打个比方,我不喜欢吃鱼,是因为我觉得鱼肉多刺容易塞牙,所以很少吃鱼。但有的人喜欢吃鱼,是因为他们觉得鱼肉软而香,所以他们每次吃饭都会有鱼。
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多样的,对待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最后的行为也就有所不同。
但是学生思维与此相比,就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单一性。
就像我们以前初高中经常做的数学题一样,我们会有公式方程,老师会教我们只要这样这样,就能得到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唯一正确答案。
得到正确答案的学生的作业簿上会被老师用朱笔打上✓,以示正确,如果放在考试中,这个奖励就是相应的分数,而分数可以决定该学生的考试名次,名次可以决定上什么大学……
所以发现了吗?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这样这样做,就能得到那样那样的结果。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习惯这样的思维模式,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结果有答案,然后去努力,并且认为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我期望的结果。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是的。现实中更多的是未知,并不为我们人类的意志所决定。就好比十年前的你自己并不能知道现在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的并不能预料到十年后的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未知和意外,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但也许当你以为当前就是山穷水尽时,也会峰回路转,遇见柳暗花明。
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人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的,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追寻有常,更倾向于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恐惧未知、恐惧那些让我们无法掌控的东西。所以我们讨厌未知,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软弱与怯懦。
学生思维确实从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避风的港湾”,因为它告诉我们只要我努力了,我就能实现我的目的。这种单一思维中的确定性,无疑是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陷于这种思维中能让我们感到安心,我们躲藏在安全感里不愿面对无常变幻的外界,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软弱呢?
想要避免这种思维模式,首先就是要从本质上认识到它的错误性,明白世界的本质与无常;其次正视现实,勇敢地走出自己思维上的舒适圈,并寻求属于自己的突破口。如此,方能在无常的世界中寻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有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