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这本书读得有些吃力,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飘忽不定,可也觉得是一种乐趣。
战胜、看见、吸收、提升,从未知到已知,从模糊到清晰,这个过程好似探险,艰难却又有征服的快感。
什么是“管窥”?
“管窥”又叫隧道视野,指专注于某一项事物而忽略其他事情。
如果更形象一些,驱车进入隧道,视线里就只有隧道两旁的灯带,前方的车辆,开着车窗会感受到噪音的提高。那风景、行人、天空驾驶员就会忽略。
时间稀缺导致专注
第四次特训伊始,才华排长与左左组织全排空中会议,为如何继续蝉联冠军,设定三个议题。
初始讨论点有些偏离议题,当会议进行约摸20分钟,排长修正主题,参与成员才纷纷表达对此次特训的个人计划。
这就是时间稀缺。
注意力稀缺而疏忽
孩子从房间出来问什么时候吃饭,看时钟已经指向13:30分。
因为居家办公,加上新接手的工作不太熟悉,处理太过专注而忽略了做饭,午餐只能方便面解决。
这是注意力稀缺。
无意识控制注意力
练习毛笔小楷,电视里滚动播放疫情,尽管不停拉回注意力,可还是不断受到干扰。为专注高效练笔,将电视关闭,可脑子里总浮现出医护人员抗疫画面。
大脑被无意识掌控。
车道决定速度
毋庸置疑,三辆车跑三条道肯定比三辆车跑一条道要快得多。
拿记忆力来说,姑妈告诉阳阳棍子是打狗棒,姑妈没有多久就将这件事遗忘。成人姑妈事情多大脑就好比一条道,而2岁的阳阳大脑就是三车道。
如何引导执行注意力
刚好听张展辉教练讲怎么有个好身材,觉得他的观点刚好与这点相对应。教练认为运动不难,先确立自己身份,比如有一个好身材的人。
他认为多数不运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困难上,难得开始,难得坚持。可当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份时,执行注意力就会加强,行为也会围绕身份展开行动。
可怕的思维
在管理酒店期间,很多事情董事长要求亲历亲为。很不明白,明明有些事情员工可以,还更专业,为什么非要是我呢?
与董事长沟通,答案让我啼笑皆非,她认为员工做不好,与其耽误时间不如自己来。也许她忘了,能力是一次次锻炼得来的。
资助策略
和朋友一起运营一个公益组织,目标群体是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
开始经验不足,资助人的信息公开给被资助人。没多久接到投诉,个别被资助人联系资助人以学习为名要物资。
火速调整策略,明确资助范围,被资助名单改由学校提供,志愿者家访决定资助对象。
节约带宽
助学期间,志愿者踩点发现,很多小学幼儿园硬件空白,几个年级仅一个老师授课。
为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目标放在多媒体教学、校图书角、游乐设施上。利用U盘存储视频解决拼音教学问题;建立阅览室,扩展孩子的视野;设置游乐场,让孩子拉近与城市的距离。
帮助留守儿童,这是最节约带宽的方法。
稀缺养老金
前些年国家出台政策对农村60岁以上人群发放养老金,大家一窝蜂填报,有的甚至虚报年龄。
第二年,发放养老金政策要求身份证复印件一起,否则无效。这一限制刷掉了一大波原本不该享受福利的人群。
刷掉的这波人就属于养老金稀缺关注人群。
时间稀缺
母亲患病,考虑到风险问题,没有将生病的实况告知于她,但每天药当饭吃,让她苦不堪言。
想尽各种办法打听病情,都被我们搪塞过去。于是多次无故闹脾气,沟通无效。
后来拜请表哥出面告诉她,方子是他开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因为年纪大药力不猛所以会慢些。
当时间的稀缺在母亲这里消除后,母亲顾虑打消,一切又恢复正常。
要事放在“管子”里
第四次训练营开启,放飞的工作也回归正轨。工作、读书、生活让时间变得拥挤起来。
文章初稿昨天就完成了,原以为今天直接发布就好。谁成想发布时发现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一头扎进去再没出来。
等发布完文章,回头看邮件,爆了。有点本末倒置,文章这件事情占据了我的注意力。正确应该是先把工作做完,再完成文章,要事放在“管子”里。
读完,你认为稀缺是思维方式还是一种心态?在我看来,无论它是什么,沉溺于一种有风险。
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元的,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方式应对,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妥善运用,会出现不一样的风景。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