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学教育专硕讨论区
教学设计方案_2016302211_陈丽利

教学设计方案_2016302211_陈丽利

作者: 陈丽利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7:56 被阅读15次

    主题:奇妙的温度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

    课标确定的依据

    1. 落实课标的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本节的目标是: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有关内容的要求是:认识热传递现象和热传递规律;知道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测量温度的一般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指导学生感受温暖,认识热传导,了解不同物体的热传导速度存在差别,并能分辨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金属与木板温度的感受,引发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后,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3.学情分析

    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探究实验的能力,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合作实验,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 对金属和木板的温度进行猜想。

    2.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猜想。

    3. 引导学生认识温度在材料中的传递。

    4. 了解不同材料的热传导能力不同。

    重点难点:

    理解不同材料的温度,同一条件下,金属材料摸起来比木块的温度低,而实际温度一致或者金属温度高于木块,由此认识热传导,了解不同材料热传导的速度存在差异。

    教学准备:

    金属扶手、木块、温度计、椅子、不锈钢水杯、竹子水杯、记录本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同一室温下,将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放在同一张椅子上,一段时间后哪个温度低,哪个温度高?那经过十分钟阳光照射呢?如果向不锈钢水杯和竹子水杯中倒入同一温度的水,哪个温度高呢?

    2.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猜测一下温度的高低,学生的意见不一,从而提出问题,引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3.动手操作。(实验一)让每名学生亲手摸一下,感受一下两者的温度,然后再询问感受的结果,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二者的温度,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实验二)将椅子搬到室外,在阳光下照射10分钟,让学生用手摸一下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然后比对两者的结果,理解热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实验三)经过三分钟,让学生同时用温度计测量不锈钢水杯和竹子水杯的温度,记录温度讨论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传递热的速度是不同的。

    总结:

    这些实验表明,金属比木块摸起来要凉一些,而事实上金属的温度跟木块的温度一样或更高,温度并不是摸上去直接感受到的。热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中传递,而且传递热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热传导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我们利弊共存,所以当需要热的时候,就选择热的良导体材料,如:做饭需要金属材质的锅,塑料的跟木制的都不可以;当不需要传热的时候,我们选择不良导体材料。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学习内容,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_2016302211_陈丽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uu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