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佛者应警惕的十点

学佛者应警惕的十点

作者: 释玄开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22:50 被阅读0次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才会受益。

二、执理废事、不重实修

有时间呼吸就有时间修行,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其中都是智慧。法在书本里,道在屎尿中,修行在呼吸间。理悟不等于事悟,正所谓一念相隔万重山,佛法要靠实践去检验。

三、褒已贬它、自命不凡

常看别人的缺点是不会产生智慧的,那只能是自寻苦恼,智慧是在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中产生的。如果总看别人都是凡夫,自认已大彻大悟,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四、感应着魔、以假当真

尽管“假做真时真亦假”,但毕竟假的总归是假的。修行不能有所求(求开悟等等),智能不会从欲望中生产,它是在修行如法时自然生出的,也就是本来就有的。因为我们常去干涉它,所以不能显现。

五、心外求法、依师靠祖

如果别人能救你,那么佛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何苦费那么多的口舌?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出世间法是内求法,世间法是外求法,即出世间法是求自己,世间法是求别人(物)。

六、法不专一、修学多门

对未开悟的人来说,读书是在寻路,即寻找修行的方法,找到方法后要身体力行才对。佛法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整日埋在书堆中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既使你了解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如不择一老实修去,也不能到达智慧的彼岸。世上没有同时走两条以上的路而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哪怕走点儿弯路,只要坚持,最终也能到达。

七、两德不分、以福为功

善行培福,莫以为道;外求是福,内求为功;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还能保你吗?

八、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慢功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业非一时消,道非一日成。不论用何种方法,直接单纯地观照内心,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尽力如此,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长远心,久而久之,智慧将不期而至。

九、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启功先生诗云:学高人之师,行正人之范;愿我百无成,但患人之患(孟子曰: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真为人师应自敢承当,良医门前多病患,何况好者不自知?

十、自己未度、急于弘法

佛经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自己未见本来,弘扬的是何法?当心好心做了害人害己事!当然,接引他人入门,未偿不可。

相关文章

  • 学佛者应警惕的十点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选...

  • 捡垃圾(8.30第5天)

    这几天听格西拉的《佛法要义》,讲到学佛者与不学佛者的区别,说虽然都挡不住贪嗔,但是学佛者不会常常去跟随、去增加这个...

  • 今日阅读任务

    修学四圣谛应掌握什么要领? 初学先认识名相,打好基础 四圣谛是学佛者的基础入门,依着它也可修证到成佛的果位。然而,...

  • 学佛先明因果!否则疑惑很多!越往后修越难!

    末世学佛应注重知因果与修净土。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做伤天害理...

  • 2019-07-26

    南无阿弥陀 学佛大悲,念佛行者,常作此念,是名‘慈心相向,佛眼相看’,应知”,佛是这样的,我们念佛人学佛大慈悲,也...

  • 【南怀瑾老师】学佛须靠善知识指引,如何得遇善知识?

    ​ 学佛须靠善知识指引,如何得遇善知识? 学佛须靠善知识指引,所以,学佛者都希望能够遇到真正有所成就、具备正知正见...

  • 《学佛者问术数师》(1~8)合辑

    听到术数,学佛者会一脸复杂——学佛者问术数师(一) 术数和佛学,往往学这两样东西的,是两个圈子的人。两个圈子会有交...

  • 【南怀瑾老师】如何供养诸佛如来?

    ​ ​ 如何供养诸佛如来? 本文摘录自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你们学佛对于礼佛、供养的规矩都要学过,不依规矩不...

  • 再说佛系

    佛者,觉也。学佛,顾名思义,是为了学佛的智慧,在生活上指导人生,圆融智慧最终走上究竟解脱。 现如今有些所谓佛系(弟...

  • 哥哥的突然离世告诉我,不要等无常到来之后才醒悟(幸福圆满人生)

    几年前,有师兄姐跟我说要学佛,当时我认为学佛是退休以后才做的事儿,趁年轻应赶紧奔事业多挣钱。而且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佛者应警惕的十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vr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