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螺蛳粉这种广西小吃好像忽然之间变成了网红,不但很多人都在谈它、吃它,网上卖螺蛳粉的也一搜一大把,连李子柒这样的明星都把它拍成了视频,听说最近中石化这样的大公司都要投资螺蛳粉这门小生意了。问世这么多年,它忽然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食品。
可是,我知道广西不单单只有螺蛳粉,还有很多其他的粉。螺蛳粉主要是柳州那边的人的偏好,所以通常称为柳州螺蛳粉,此外还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生榨粉、宾阳酸粉、玉林生料粉、罗秀米粉、全州红油米粉、卷筒粉等,还可以按材料分为什么猪肉粉、牛肉粉、马肉粉、牛腩粉、鸡肉粉、猪脚粉、猪杂粉、烧鸭粉等,还有粉利、粉饺、粉虫等衍生品,品种繁多,口感各异,每一种粉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一种粉都有大量的拥趸,地道美味,任君选择。
至于为什么广西以外的人只知道螺蛳粉,固然是因为螺蛳粉味道独特,更大可能是和产品营销有关。我不清楚它的推广者是如何营销的,但他的确做得很成功,把螺蛳粉成功打造成了一个拳头产品打入了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并喜爱上了这种地方小吃。
看到现在有这么多人都喜欢上了螺蛳粉,我们本地人也很开心。不过如果只认识螺蛳粉,还是有点遗憾,因为还有很多好吃的粉你还不了解呢。
我们当然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和喜爱我们的粉文化,把我们的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世界,不过愿望固然美好,但要让人们把各种粉都尝一遍,或者都爱上,也不现实。除了少数人,人们通常不会有兴趣和时间去深入研究自己认识范围以外的东西,看得见送到自己面前的东西,就已经不容易了。
外地人以为螺蛳粉就是粉的全部了,可本地人知道粉的家族还大着呢,但是外地人不知道,这让内行的本地人有点郁闷。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外行喜欢得不行,内行却觉得委屈了自己的文化,这也是人文交流方面的一大障碍吧。
比如黄梅戏,我们都认识和喜爱演员马兰,觉得她是最好的黄梅戏明星,可是我认识一个安徽本地人,他就说他们本地人都认为韩再芬才是唱得最好的,马兰的水平算个啥(其看法不代表本人意见)!但也许是因为马兰的名气大吧,外地人不认识韩再芬,就只认识马兰,安徽人生气也没有用。
法国明星苏菲马素说过,在外国受欢迎的明星,在本国都不太受欢迎,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老实说,很多文化的传播就是半吊子,由很多半吊子传媒传播出去的,不能说他们没有功劳,但事实如何就任他说了,舆论就是这么来的,你不满意也没有办法。
好莱坞就特别了解这种文化现象,所以它凭借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资本的力量,以及对这种文化心理的把握,掌控着话语权,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对全世界进行洗脑。这就是文化霸权,所以咱得清醒点,要自己去了解真相,不能被洗了脑。
不过人的脑子是有限的,装不下那么多东西,要交流,只能持包容心态,宽容别人的一知半解,只要小心别被恶意的洗脑,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你不也对别人的东西一知半解么?
文化要推广、交流,互相了解、学习长处。要交流,我们就不能只想着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要适应对方的观点,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也没有必要为外人不够了解自己的文化而不悦,我们也不是那么了解别人的文化呀!就象你无法让所有外国人都变成中国通一样,君子和而不同,保持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必要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接受和包容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所以,螺蛳粉受欢迎是很好,咱还可以尽力推广其他的粉和美食,如果别人不接受,也不必生闷气,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