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拿起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细细读,慢慢品。
谈到经济危机,懂历史的人立即能想到1929—1933年以美国首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并且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诟病,是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永远摆脱不了经济危机,而且会爆发地越来越频繁。
但是提起精神危机,好多人未必知道。
建议大家读一读《灵魂只能独行》的第二辑:朝圣的心路,文中专门谈到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周国平认为,单看精神危机,人们往往会把它当做一个贬义词。但是,与麻木相比,危机却显示了生机。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至少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受挫,才有危机。
精神危机其实最可怕的是信仰危机。一个人没有人生信仰,就丧失了目标和追求价值。就像“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就是没有信仰的一代。
那时,学校停课闹革命,造反、串联、打砸抢、拉帮结派,无组织无纪律,法律意识淡薄,以致这些思想影响终身。
媒体上,大家经常看到和小青年抢夺篮球场的广场舞大爷大妈;集市上,撒泼耍横满嘴脏话的老头老太,公交车上,一言不合开口谩骂的“老人们”。
对这些人的解释: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些“坏人”,就是文革中没有信仰的一些人,也就是精神贫乏,社会危机造成信仰危机的一代人。
所以,文革结束,国家开始狠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国家越来越注重树立正面形象,树立正能量,真正做到了民族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