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她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当我们出现这种情绪状态时,一般都是因为一整天的忙碌过去,静下来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效忙碌,感觉不到价值和意义。
这种情绪状态在我们多数人的身上,都会出现,而且是经常出现。
为什么这种情绪状态常常会出现?
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意义,那究竟怎样才能让生活有意义?
今天我在做饭的时候,听了一本书《你充满电了吗?》。
这本书的作者是汤姆.拉思,他是美国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负责人。
之所以这么详细的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原因在于他16岁就被诊断患上癌症,并因此失去了左眼。
虽然已经与癌症斗争了20年,但他每天仍旧热情满满的工作。
在这本书中,他说,要在生活中追求意义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容易。
但是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优先考虑金钱而不是意义的习惯里。
而优先考虑金钱,其实会不知不觉分散我们关注意义的注意力。
我们做一件事情,一般会受到两种动机的驱动。
一种是内在动机,一种是外在动机。
所谓内在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驱力,自己驱动自己。
对这件事,自己充满热情、动力,内心很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哪怕没有回报,也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做,并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所谓外在动机,就是为了回报而去做这件事情,一旦回报没有了吸引力,也就会对这件事情失去做的动力,陷入到痛苦中。
而真正能让我们感觉到价值和意义的,恰恰就来自于让我们有内在动机的事情,尤其是这件事情还能对别人有帮助。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他也这样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他人的贡献。
我们的目标与行动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把生命的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的贡献上,才是正确的方向。
说到这,也许你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产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他人的贡献吗?难道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幸福与自由吗?
对于这个问题,阿德勒是这样看的。
首先,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总结出的生命意义行事,希望对别人有所贡献,并将所有的动机直指目标,自然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也就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近。
好比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另一半,自然就会呈现出最好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但如果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恐怕会成为一个很自私的人,甚至生出很多的抱怨和不满来。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我做的事情,给够能别人带来什么价值?能够如何帮助别人?
一旦这样思考,就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创造出热情和意义。
我本周在读的一本书,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中有一段话,很适合今天的结尾:
我们需要时间来了解自己,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只有在做一些使自己充满热情和力量的事情时,我们才是真正处于最好的状态,才能使金钱滚滚而来。
我们需要时间看清自己的天赋,并将天赋发展成能力。
我们需要时间来谱写人生剧本,并使之成为一部巨作。
不花时间做这些事的人,就是在浪费生命。
我们需要时间来做出一个原则性的决定,尽自己的义务去履行这个决定。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在生活中明确地做出决定:是想优化自己还是削弱自己。
是优化自己还是削弱自己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优化自己。
嗯,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