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之《致未来的教师》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之《致未来的教师》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21:40 被阅读0次

    再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温暖、亲切如昔。似与久别的故人重逢,胜于谋面多年未见的知己。一度以为,我再也找不回这本书了。大约是三四年前了吧,我把这本书借给了一位同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期间我也问过她几次是否已经看完可否归还之类。她也当即回应说要归还但就一直各种忘记。直至有一天说好像是把书放在哪个地方了,得抽空去找到才能来还。听她这么说,我以为她八成是把书弄丢了,好不惋惜。没曾想,就在上周,书还真的找到了,虽然不是她本人亲自找到还来的,而是另一位同事在她之前说的那个地方替我找来的,但至少书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心中自然生起安慰。

    重新翻阅,时隔这么久,我以为大部分内容都生疏了,一行行文字入眼,依然有暖暖的情意充盈在我的胸间。如果苏霍姆林斯基还健在该多好!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他的柔软情怀至少还会影响更多校长、老师,也就能润泽感染更多孩子。但事实上,即使他不在,他的思想仍在,他的著作仍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没有朝向理想中的境界迈进?那些被他曾提出过的错误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教育的改革与前行之所以步履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义无反顾。追求功利,希望速成,唯分数论,盲目粗暴……令人唏嘘。

    不论以上也罢,还是回到作业题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中回答所有未来的教师们的提问“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时说到:“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请结合阅读批注说明苏霍姆林斯基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实施这一教育思想的?

    我首先想起李政涛教授曾提出的“生命在场”这一说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生命状态?他是真的全身心投入其中,灵魂在线,大脑全开?还是只是躯壳被迫停留在教室这一空间而已?我们用了怎样的方法来使学生的生命真正参与课堂?然后,我又想起了张文质老师一直跟我们所倡导的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要重于学业学习。

    原来,这些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已经意识并且慎重提出过的思想。关于学习这回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里移到学生的脑袋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的,关系!这多么类似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所提出的父母首先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建立一种亲密可信的关系,其次才是进行家庭教育。

    说到底,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无论是教与学,还是教育管理,其最终指向的无非就是人与人。人与人的的交往,人与人的相处。而人与人之间有了怎样的关系才利于学习的开展呢?纵观眼下,不得不说,现实中的很多师生关系只是成了分数的奴役。为了学校的声望,为了老师的荣誉,学生被严格教导着,训斥着,反复做着大量的习题,经历着考试。还不时被指责不够努力,不够出色。我也时常想,没有老师的提醒与说教,或者压迫与督促,学生究竟会不会自己主动学习?

    无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习是人的本能。儿童天生都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灵。

    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小心翼翼地、如对待清晨花朵上的露珠般地尽力呵护好这颗心灵,就已经是教育中的万幸了。而苏霍姆林斯基所表达的“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生命”这一思想具体到实践中,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本来就与生俱来,让兴趣得以持续的最好办法是让其在兴趣行进的过程中有收获,有成就从而对自己感到自尊、自信。“当儿童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便也是他充满努力学习的最大力量的时候。”这一力量便可使教育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呵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容忍学生暂时的落后与无知,相信那些学生一时不懂的疑惑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相反,老师过于急切的批评、指责或言语上的否定都只会适得其反,除了使儿童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差”或一无是处之外,毫无其他效果。甚至,教师过份的低评还会激发出儿童心中邪恶的念头,比如文中“摘掉所有栗树幼芽的那个学生”。老师负面的评价甚至威胁使其产生了报复的恶劣心理。

    二、教师要对儿童有信心。就像我们一贯信仰的“人之初性本善”一样。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作为教师,相信时间的力量,秉持静待花开,慎用评价,尤其是用分数评价来过早地界定一个孩子的学业及其他能力。(事实上,如今的学校,我们除了学业,似乎也很难去关注孩子其他的能力了)谨防学生在不断的失望中丧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他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却不认识自己了,不了解自己了。”只是成了学习与分数的傀儡。

    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在成为某一学科教师之前永远不要忘了你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教会孩子脑力劳动是必须要做的事。理解和接纳每一个儿童独一无二的生命个性。教会儿童进行观察、思考与理解,使其从脑力劳动中的成果中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力量。

    把生命当作生命,而不是赚取荣誉和分数的工具。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具有自我生命特征的人,而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或许参差不齐,快慢有距,因此,教师需要实现的是让每个人在自身的基础上有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之《致未来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ch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