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去看《芳华》是因为父亲去过越南战场,也许是某种情结在作祟吧!我记得03年自己还在大学时就读过邓贤先生的《流浪金三角》,书中讲述了一帮残存金三角的国民党老兵,由垂死挣扎到似乎看到希望,又到希望彻底幻灭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是打动我,我跟很多人绘声绘色的讲过这个故事,听我讲过那个故事的人都说跟我经历过似的。每次与人讲起那个故事我总是那么的兴奋。其实在读那本书的时候我便萌生了为父亲这些老兵写些东西的想法,那个时候就想着有朝一日能走访一下散落到全国各地的曾对越作战老兵,不要具体的访问目标,一切随遇而安,遇到哪个是哪个,听听他们在战场上的故事,看一看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虽困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但这种情结在心中却一直挥之不去。自从自开通头条号以来,又让我想到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记录自己身边所发现的他们的种种信息,做一个积累,希望有一天能够汇编成集。
今天就从《芳华》中来寻找一下那些老兵足迹吧!
我从这部影片中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曾经提起guo的“闷罐车”,他说当年他们就是座着闷罐车抵达中越边境的,闷罐车这个词汇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一直想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更想知道乘坐这种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影片中打开火车门的一瞬间,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闷罐车,有一种似曾相识和相见恨晚之感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从闷罐车走出的军人包括影片的男主角刘峰。
刘峰是那么好的一个人,以致好到在某些人眼里他为别人所做的一切好事,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好到他不能食人间烟火,不能有七情六欲,所以当他向自己爱恋的女孩真诚的表达爱情的时候,被表白的女战友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那个把作风问题看的异常重要的时代,她选择了落井下石。一个被称作“活雷锋”的好人就这样莫名地变成了一个坏人,对他的惩罚就是被送到了战场。临行前,在凄凉的人性面前只有善良的何小萍为他送行。面对这一切,他心中并无怨恨,他还是那样的好,因为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不为其他。
对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战争场面
影片中有关战争的场面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把战争的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瞬间失去的双腿,满身的血肉模糊,满身满地的鲜血……这一瞬间让我想起父亲曾提起过他们蹲猫耳洞的情景,也让我想起了前不久我看到父亲战友聚会时所拍的集体照,我从中看到了比父亲稍微小一些的一群阿姨。我就问父亲:“你们还有女战友”。父亲说:“那些女战友都是接枪妹,所谓接枪妹就是他们的哥哥牺牲了,她们就接过了她们哥哥手中的枪继续与敌人战斗,所以叫她们接枪妹”。我很愕然,第一次听到“接枪妹”这个词汇。这足以反映了那场战争的惨烈。刘峰也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胳膊,沦为了一名残疾人。
战争很快就过去了,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很多军人都退伍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去迎接这个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
在我们这个社会看来,和平时期战斗英雄似乎没什么价值,可能更需要经济英雄,说的再精确一点,你值不值得尊重,要看你口袋中拥有多少财富。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物质的多寡在变,人心的善恶也在变,人的价值取向也在变。正如刘峰所讲,女人真奇怪,我在家他嫌我我不赚钱、没本事,我出来赚钱了,他却说没人陪,最后还是跟一个大车司机跑了。他说这话时悲凉而无助。
上个世纪90年代,刘峰不顾路途遥远,拖着残疾的身体远赴海南淘金。他一个残疾老兵又能干什么呢?花三千元买了辆三轮车,摆起了地摊。他虽是战斗英雄,但他很清醒,这个时代已没有人看重这些,而是更在意自己怎么赚钱、别人口袋中有多少钱。所以当联防办里那帮被他称作土匪的人,没收了他的车,并要罚款一千的时候,他也没有提起自己头上这一光环,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因此而特殊照顾他,最终他选择了反抗,不仅无果,却反而被打。当他偶遇女战友,女战友挺身而出为他打抱不平,把这一情况告诉联防办那帮人时他们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们不知道呀”,一千元罚款仍照收不误。
现实中只有刘峰是这种境遇吗?他仅仅是这些老兵中大多数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而已。今天这些老兵的境遇,不作为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以及与他们有过交集的人,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呢?
也许那个时代,处在转折点的中国需要一场战争,既然是需要,对某些人来讲就无所谓正义与否,仅仅是需要而已。今天国之强盛不能说与那些老兵不无关系吧!今天难道不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吗?当然国家今天每月也会给他们发放一定额度的生活补贴,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但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影片在颂扬谁,暂且不管,影片中所折射出有关那些老兵的种种,但愿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都已慢慢的变老了,很多人甚至已走进暮年,希望整个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不要让他们的晚景凄凉。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要让那些为国尽过力的老人,芳华散尽皆是苍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