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
#30天专注橙长计划#慢读《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之前言(一)

#30天专注橙长计划#慢读《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之前言(一)

作者: bear_大雄 | 来源:发表于2016-09-06 22:59 被阅读0次
    前言

    古典古少侠说过,一本书史蒂芬·柯维自己写的序、前言可以直接反映一本书的内容以及程度。所以我也不会放过对这本书史蒂芬·柯维前言的解剖。

    在慢读之下,我发现原来一直被我忽略的前言,居然是能挖掘出这么多东西的···

    慢读中的设问试答

    第一节: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

    设问1:第一段里提到,史蒂芬·柯维在写下这篇前言是,他真亲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从工业时代到信息/知识时代,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这些变化都是前所未有、千差万别的。那我们当下的社会背景是怎么样的?他提出的,我们是否适用呢?

    试答:当下的中国社会背景跟当时的美国很相近,即便两者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但是中国有它的复杂化——多个发展代际互有重叠,所以是否适用,可能需要继续看下去,以及实际运用及检验。


    设问2:第二段里对第一段的疑问做出了解答,同时提出,七个习惯是建立在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原则上,史蒂芬·柯维发掘整理出来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史蒂芬·柯维又是如何通过这个原则去发掘和整理出这些习惯的?

    试答:不证自明的原则,会让我联想到哲学,如果这些内容都是基于哲学去发掘和整理出来的,那它从理论上确实有可能在“今后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依然有效”。假若是,那这七个习惯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去发掘的,那它们可否称为是方法论的解读版——史蒂芬·柯维通过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总结,将它们转化为普罗大众所能简单易懂的七个习惯。


    设问3:第三段中,史蒂芬·柯维提到“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间距的挑战,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这给人的感觉即是:以哲学的方法论,促使自己达成目标。这个让我联想到生涯咨询的作用,我们是否也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试答:看到这里,我隐约感觉,这两者是相通的。生涯规划,也是将哲学里的方法论,转变成来询者能接受的形式,以来询者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达成目标。而我们咨询师,就是学会这些这些方法论和如何以来询者能接受技巧,达成帮助来询者的目的。


    设问4:“流行文化的通行惯例和思维定制与强调原则的解决办法大相径庭”,为什么这种与原则大相径庭的流行文化会盛行?是人性的弱点?还是有人在炒作?还是普罗大众目无全牛,只看到表现没参透内涵?

    试答:不知。


    第二节: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设问1:第一段提及“人们恐惧未来而倾向于零风险的生活,并逃避与他人互相依赖和合作”。因为恐惧所以倾向零风险,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恐惧未来,会逃避与他人互相依赖和合作呢?担心合作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别人会得到进步?从而威胁到自己?

    试答:我很不明白这种思维——为什么恐惧未来要逃避与他人互赖和合作。

    假设你是能力高的人,你需要与他人合作,肯定是有什么内容你所无法满足的,或者你需要腾出时间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才会促成这个合作的出现。那即便是在这次合作中,那些能力低的合作者会有所成长,但是你也会有所成长啊!姑且不谈对方成长到什么地步,你的成长始终是领先于他们的——因为你已经有这一次你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精进自己的机会,而他们还没有。

    反过来,如果你是能力低的人,你有机会跟能力高的人合作和学习,这种提高肯定是比自己摸索要快得多。为什么要去逃避。

    如果说能力低者真的会在这种合作之中对强者进行反超,那可能更多的原因会在于:能力低的人通过更多的努力,与更多的强者学习,来补充自己,实现反超。那拒绝合作就能让他们得不到发展吗?绝对不是的。一个会通过合作去学习的人,即便你选择不跟他合作,它也会找到其他合作者。他用这种方式不断进步,而你却固步自封,最终被反超则是必然的结果。

    退一万步说,即便强者与弱者之间真的存在竞争关系。那这种竞争真的只是存在两个人之间、一个办公室之内吗?远远不是,你可能是在更整个行业的同行在竞争。如果你把眼观定在办公室内,最终可能会出现的是原本的弱者被公司淘汰,然后公司请来下一个人更你竞争,他可能比你更强。又或者,这个发展太慢的公司直接就被社会给淘汰了。

    就像第二段说的“最辉煌的成就要靠相互依赖和彼此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你我都能更好的发展,干掉其他所有人,对我们不将是更好的吗?


    第三节:“我现在就想得到”

    设问1:第一段中提到“社会现状”和“资本的内在需要”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资本需要我们去产出获利,但是社会现状是产能过甚,购买力不足。这是否就是当下流行文化与原则导向大相径庭的原因呢?资本为了获利,宣扬享乐主义之类的流行文化,来提高社会购买力,满足他们资本的获取。

    试答:不知。


    设问2:第一段提及: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重塑自我,以免被社会淘汰。不提升就会被淘汰?

    试答:这似乎也是根据资本和社会现状这对矛盾所得出的——资本发展总会出现产能过甚,那资本势必会走向提高销售手段和开发新需求这两个方向。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校园教育(校园教育的改变很慢,而且它存在阶段性),那可能在企业中,我们会因无法达到新的销售业绩、开发新的需求而被淘汰。在这社会中我们可能就会沦为被资本销售牵着鼻子走的人——我们的资本将别不断剥夺去买一些重复的东西,或者是别人开发出来的需求而非自身需求的东西。

    就如第二段中提及:我们要满足今天的需求,也要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持久的成功——无论是企业、职场或者是个人发展皆是如此。(企业为求产能也不能竭泽而渔,无尽压榨员工。一方面出成功,一方面鼓励甚至帮助他们进步,来促使企业更有活力,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谴责和抱怨

    设问1:为什么说:“人们倾向于找替罪羊,这样只能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把我问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方法。”?

    试答:我会想起李笑来子啊《跟时间做朋友》里面说到的,怪队友这太简单了,但是怪队友并不能促使我们达到目的。相反是鲜有人会觉得是自己不足——可能是不能强大到容许对于犯错。当我们习惯性的怪队友,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够好了,不需要改进,只要队友做好自然就能成功。但是即便真的是队友的问题吧,那下一个队友会不会还是坑呢?你需要修炼出自己鉴别队友的能力。如果没法换队友呢?你是要强大到容许队友犯错,还是要教练队友,让他脱坑?这不都是自己能够改善,且推动事情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的地方吗?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天专注橙长计划#慢读《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之前言(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f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