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后周宋初,两场决定性战役

后周宋初,两场决定性战役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10:23 被阅读0次

后周以及北宋初年,与立了儿皇帝石敬瑭,从而霸占燕云十六州的契丹,大打出手有之,小打小闹,更是不胜枚举,但有两场关键性大战,直接决定了当时以及未来中原政权的走向。

其一,高平之战。

后周世宗柴荣甫一登基,北汉邀约契丹,联合进犯。公元954年,柴荣率军,亲临战场,于泽州高平县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镇)一带,与北汉契丹联军大战。后周军先败后胜,击溃北汉大军,契丹军仓惶北逃。

这一场大胜后,不但彻底打断了北汉的脊柱,同时,在攻灭后晋,屠戮中原,继之而起的后汉刘知远,又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契丹野心与信心爆棚之机,柴世宗大败两敌联合之军,显示出中原政权的强势而起,大国之气,自此而成。

若非五年后的北征,世宗柴荣猝然而逝,很可能契丹的末代皇帝,就轮不到天祚帝了。

其二,高梁河之战。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挟灭北汉,夺太原之威,率大军,迫燕云,与契丹战。只可惜他既无乃兄的战略武功,却又刚愎自用,号为人师,幽州城下,惨败于高梁河,沦为驴车皇帝,单车逃遁。

在他与大部队失散期间,军中群龙无首,有些人打算拥立太祖长子赵德昭为帝,这使得赵光义对侄子心存猜忌,连累赵德昭后来自刎身亡,以证清白。而其也因为高梁河之战,所受的箭伤,痛苦了数十年。

高梁河之战是宋太宗转向“守内虚外”政策的关键环节。此次战败,使得宋初以来,经过柴世宗整军,又历百战考验,日益精强的宋军,元气大伤。而朝中发生的拥戴赵德昭之事,更使他深为惧怕和担忧。

此战之后,赵光义将注意力,转向内政,尤其是加强了对赵氏亲族和军队的严密防范与控制,而把大臣们整饬军纪、精加训练的正确建议,束之高阁,使得其后宋军对辽作战,逐渐陷入被动,以致谈辽而色变。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最终给此后的两宋,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周宋初,两场决定性战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g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