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好诗和远方
读这本《幼稚园:今日宜远游》最初只是因为韩寒。
这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成长旅程。
从2000年的《三重门》开始,到如今十八年过去了,像是一个成年礼一样的轮回。
韩寒从叛逆自傲的青葱少年成长为了文艺中年,他有过“国民岳父”的称号,做过赛车手,也跨界成为了电影导演。
时光和生活,让他从写文的作家变成了斜杠中年,但似乎没有变得依然是那个文艺的理念。
从《三重门》到《像少年啦飞驰》,再到博客写作时代,及至后来的《独唱团》,乃至现在新媒体时代的《ONE•一个》;
他始终没有放弃文字,可能自己执笔的时间少了,但让更多的人坚持写、给更多的人提供写作的空间,他一直没有放弃。
也如《后会无期》里那句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所写的一样,纵然我见过山河大海,经历过苦难,但依然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还想去爬更高的山,去见另一片更广袤的大海。
正如这本《幼稚园:今日宜远游》所说的一样“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纵使年华老去,身体病弱,扔有一颗渴望远游的心。
过好眼前的苟且
「幼稚园」是韩寒的全新文艺品牌,以“幼稚园里,一切仍旧来得及”为概念,让读者找回成人世界里丢失的一系列有趣事物。
这本《幼稚园:今日宜远游》有着一如既往的文艺icon,精选了《ONE•一个》里高赞的14篇文章,包括葛亮、七堇年等人的,还特别邀请了民谣歌手周云蓬、陈鸿宇撰文独家首发,另外把《ONE》里一些高赞的问答放入了书里,精选了网友独特犀利的观点。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只有序和后记是韩寒写得,读起来意犹未尽。幸而全书由韩寒主编,在字里行间,仍能找寻到一点韩寒风格。
初读前5篇随笔,很诧异,没有尖锐的表达,反而带着默默温情。
葛亮的《香港铺子,好景常在》里,没有维多利亚港湾,没有中环的热闹,反而是和日常相关的小景,带着香港老旧温情的生活节奏,读来有亦舒、张爱玲笔下的旧式风情,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个更温暖、更悠闲缓慢的香港。
张晓晗的《我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亲人间的生离死别让人泪目,然而带着逝去亲人的爱,在悲痛后继续生活,替她看看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和回馈。
吴浩然《烬余录》是你我对于大学毕业季的共同回忆,她经历的饭局、无声的告别,离开后忽然的大哭,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单纯青春的告别。
一直读到9篇故事,才终于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风格,在简单的、不甚尖锐的文笔里,藏着讽刺、无奈、奋不起的反抗。
《看不见彩虹的人》里爱情与时间的对抗,《情感教育》里失职的母亲,带给女儿成年后的伤痛;《一叶之吻》里幻想的爱情与爱人;《等待戈黛娃夫人》里自卑与无望的暗恋;《科伦坡恋人》里嘴上的爱与现实的金钱;《夜车》里爱情与自我追去,最后妥协于婚姻与钻石;《去吉姆酒馆的好天气》依然是远方与现实的碰撞。
无论随笔还是故事,写得都是真实的现实。如同故事里的人在现实里挣扎,想追寻着远方,却不得不在眼前的生活里继续苟且着。
也许过好眼前的苟且,才有机会写诗、去远方。
幼稚园里,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们终其一生都好像在幼稚园里。
童年时期,我们呆在幼稚园,无忧无虑,有的是单纯的快乐与幸福。那时候,我们渴望的是成人世界,我们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去见识整个世界,去征服星辰大海。
然而,等我们到了成人世界,在摸爬滚打、尔虞我诈后,我们又渴望回归幼稚园——想要找回单纯地、纯碎地快乐。
但我们知道不可能了,我们懂得太多了、思虑太多了。看见一个结果,我们会自动脑补无数的人和故事,想得太多,让我们失去了简单的心境。
也许失去的比较珍贵,得不到的总在骚动。于是,我们开始想着“诗和远方”,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却只能在眼前的生活里苟且着。
我们是麻木的继续生活,还是抛开一切寻找诗和远方?
也许,最好的生活,是把诗和远方藏心间,认真地过好眼前的苟且,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和心底的诗意生活,不期而遇了。
所以,不要放弃诗和远方,纵然穿不上二十岁时候的牛仔裤,但依然可以保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心。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把心放在幼稚园里,一切都还来得及。
也让自己的心停留在幼稚园,带着简单、纯粹、快乐,继续上路追寻远方,重新开始一段远游。
一直在路上,不停下追寻爱与美景的脚步。也许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能重新回到幼稚园,回到纯粹的欢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