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9574ae3b996da7ed.jpg)
已经记不得上一次正而八经地拿笔写字,是哪一年的事情。
网络时代,不是文字工作者,纯粹的底层讨生活,生活中,好像是不太需要笔这个东西的。
最近几日,清晨起得早。
其实也不是起得早,已经连续好几个夜晚,在沙发或是躺椅上,一觉醒来便是凌晨三点半。想要再进房间,已然是不可能,已是毫无睡意。
便兀自在阳台上熬到天明。听得窗外的鸟鸣、车辆行人来往的嘈杂声。
笔筒里有一支英雄牌的钢笔。某一年的生日,朋友送我。
当年收到这个礼物,我是惊喜的。因为那些年,我就很想买一块上海牌手表。还有就是一支上海产的英雄牌钢笔,且钢笔是要那种螺旋笔帽的那种,不是那种拔插式的笔帽。
这种螺旋式笔帽的钢笔,市面上很少,不好买到。大都是那种拔插式的。
朋友送我这支钢笔,可谓是心想事成。我欢喜。
2002年,我结婚。
独自一人去杭州大厦,买过一支钢笔。算是给自己的礼物。
两千多块钱。柜台营业员以为我是送人,问我要不要发票。我说不要,自用的。
但后来被我不慎当垃圾扔掉。原是,这支笔很重、其实正常书写一点也不舒服,除了签名。
后又被我重新放进那个装笔的盒子里。之后忘记了盒子里有笔,直接把盒子当空盒子扔掉了……
接下来的时间,也买过很多笔,尤其在莫斯科那几年。但买回来的笔,也都不当一回事。常买常丢弃。没有了敝帚自珍的爱惜。
小时候,母亲督促我认真读书,管的严。也常听母亲与人谈话,希望我以后可以是“捏笔头吃饭”,坐办公室的。不做农民、不做工人。
这大概就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价值观。读书、考状元、做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像曾经达到了理想。但世事变迁,终究没能活成母亲希望想要的样子。今我也实在觉得愧对。
人总是很奇怪。生命中缺什么、不会什么,就特别对这方面爱显摆、爱上心。
就像我没有音乐细胞,但偏偏很爱乐器。买好多个埙、买口琴、买非洲鼓、买手铃,让孩子学琴……
关于写字也一样。明明写的字很难看(曾经被我爸都嫌弃),就喜欢笔,就喜欢空了瞎写写…
这,从心理学上分析,是不是个性缺陷的映照?
时间到了六月,
早晚的天气依旧很凉快。
把那支朋友送我的钢笔,拆开了清洗一遍。角落里的那一瓶墨汁还没有干掉。给钢笔灌满墨。在稿笺纸上抄写一段喜欢的文章。
却发现自己离这样的生活状态已经很远很远了。也明白自己已然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太久远了。我的生活里,好像已经不需要笔墨纸砚这样的东西与内容了。
那只能是存在于记忆里的东西。
心里瞬间也觉得有一种东西满满的,却说不出来。
2024/06/03 晴
附:喜欢的那一段文章。
“我小时每见太阳斜过半山,山上羊叫,桥上行人,桥下流水汤汤,就有一种远意,心里只是怅然。我在郁岭墩采茶掘番薯,望得见剡溪,天际白云连山,山外即绍兴,再过去是杭州上海,心里就像有一样东西满满的,却说不出来。若必说出来,亦只能像广西民歌里的:
唱歌总是哥第一,风流要算妹当头。
出去高山打锣望,声鸣应过十二州。
今我飘零已半生,但对小时的事亦只有思无恋,等将来时势太平了我亦不想回乡下去住,惟清明回去上坟是理当。胡村与我的童年虽好,譬如好吃的东西,已经吃过了即不可再讨添,且我今在绝国异域,亦与童年在胡村并非隔世,好马不吃回头草,倒不是因为负气。汉朝人的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dff33e40099f486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a3730c6b95d6db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5782f2cd8046ad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