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村庄后,曾有一个同村的老嫂子(已近90高龄)问了我一句话:你家是哪里的?我当时以为她是认不出我,就微笑着说:嫂子,我就是这里的啊!你不记得我了?那位老嫂子白了我一眼说:我当然知道你是咱村人呐,我是说你家男人是哪儿嘞?
我当时就有些呆愣。
然后我就想到,我在向公司提交的请假流程中,上面写着的是:探亲!
我回到生养我的家里,不是叫:回!而是:探亲!
上面这些没能让我纠结多久,因为我和哥哥到家后,连着收拾了二天屋里屋外,终于全面干净后,我在那天傍晚想出门看看我家和湖北交界的那个--小桥,距我家也就50米左右的样子。
离开村子近30年里,98年回过一次,当年我们的老房子虽然老旧,但仍然是儿时的样子;08年回过一次,非常匆忙,那时家里的6间房子,三间偏屋已全部塌陷,三间正房的屋顶也破着洞。
98年回村村里人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二次回去,就连儿时我天天端碗去他们家吃饭听鬼故事的邻居家看着我都是叫着我家老四的名字。
而这次回家,其实我是很忐忑。怎么说呢,就是出门多年却不能衣锦还乡,没有什么可以让家长长脸的资本,但又是自已儿时记忆的地方。可是我却不敢在村里走动,就怕遇到人问长短。
在家10天,除了我小姨外,只有一个人记得我是谁,我很难形容自已的心情。而能记得我是谁的这个人,我却不记得她是谁。而她说,能认出我,是因为她小姑子当年我和同班,而彼此她刚嫁过来,不认识村里什么人,但是我当时和她聊过天。
以前看到文章中经常提过一句:熟悉的陌生感!总觉得我是理解了,但只有这次回了老家后,才能切身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已近花甲之年的哥哥开着车带着我和小姐姐一起逛镇里的集市,路过我们曾经的小学旧址,开始讨论哥哥上学时教室是在哪个具体的位置,而我和小姐姐上学时是在哪个具体位置。
哥哥感慨,当年觉得这个校址位置很宽阔,现在再看好小呀。
我思考片刻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问我哥,按理说,我当年离开家乡时是因为年纪尚小,所以会有这种在小孩子眼中大的东西到了成年后会感觉变小了很多的错觉,可是哥哥不一样,他是上了大学后才离开家乡,然后中间回来的次数多过我,为何也有这种错觉呢?
我哥对我提出的问题沉默了片刻说:估计是眼界不一样了吧。
原来未回家乡前,我极少机会讲到家乡话,就担心着回到村子里,见到一些年龄较大的邻居,怕他们听不明白普通话会尴尬。但到了村子里一开口和交流马上自动切换家乡话了。
就在我们要返程的前一天,家里来了十来号乡亲热聊,其中有一个年龄较大但辈份较小的嫂子对我妈说:婶子啊,还是你教的娃好啊,认咱村里人呐,看看你娃们出ke(方言:出去)外面多少年了,这回来还是FUO(方言:说的意思)咱这儿来话。
妈妈笑着,小姐姐边给乡亲们倒水接过话头:不管出去多少年,不还是咱村里人,那哪能忘了从小就会FUO的话。
老嫂子满口牙已经全部掉光了,笑的合不拢嘴,然后又突然停下笑,撇了撇嘴说:你们可是不知道,咱村就有些人呐,打工回来后,那讲的都是啥话音(轻声)啊,听都听不懂,人得(方言:人家)还觉得多了不起的嘞,没得丢了祖宗的脸面呐!
这话可不好接了。
然后十来号乡亲又接着说村里的八卦、邻村的新奇等等。
假期结束,哥哥开车送我和老妈及小姐一起去襄阳,途中哥哥说:在外面吧非常想念家乡,可是回来了吧,感觉好累啊!
小姐姐笑着说:看咱老妈的精神头多好,还是喜欢回来村里子,都是熟悉的人和事!
老妈说:其实我也有点累,不过和村里人聊一聊又怪舒服!
我心里则是默默的想:虽然我不喜欢城市的喧嚣,但是回到了村里,却又想念城市中的起居的安宁,对门邻居住着好多年,除了见面招声招呼,谁也不会过多的去探听什么。这也是时下很多年轻人觉得的安全感吧
网友评论